盆菜源自南宋時代,當年宋帝南逃至新界,村民以木盆盛載食物迎駕,是為盆菜之始。現代食神梁文韜分析,木盆是漁民喜用器具,加上傳統盆菜用料只有南乳炆好的豬肉、門鱔亁、蘿蔔、魷魚、枝竹和豬皮六種,全是漁民出海時的儲備食糧,所以相信盆菜由漁民發明。
及後盆菜演變成新界人春秋二祭後一家人聚首的特色食品,用料亦開始加入雞、燒肉和海味等各式各樣,一般做法是把蘿蔔、豬皮、枝竹和排魷放在底層吸盡汁味,中間放門鱔亁、豬肉和冬菇,面層則是味道濃的雞、鴨、蝦和海味等等。近年盆菜走出新界圍村,不少連鎖式飲食集團均提供盆菜菜餚,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