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講,以往每年賀歲波的入選名單中,外援球員的雀躍程度比本地球員高,原因簡單,外援球員認為入選代表隊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而本地球員就覺得沒有甚麼值得高興……。
往事已矣,今時今日香港隊成員是否光榮,視乎場邊的我們有多支持吧,報載以色列有位尼日利亞裔球員,表現出色入選國家隊,但卻未獲當地入籍之批准,令到這個好波之人很苦惱。
又閱報,見到一些十來歲的外國年輕人,千山萬水來到香港為了體驗生活;其中一位年輕人說來港5個月,筷子功夫固然熟練,更投入說句「我係香港人」!
請外國人投入香港
香港人,可以很開放,但亦可以很保守;據說,大部份混血兒的藝人都不能大紅大紫,原因就是香港人的排外,是嗎?聽落又好像有點道理,雖然當年我們都很迷柏安妮。來吧外國人,只有你們的投入,香港人才會感受到「耕開有人爭」,譚拔士、基亞、居理、巴貝利、吳群立、山度士、卓卓、高尼路……香港靠晒你哋。
馬啓仁
越講越有味道,堅持「鎚仔」先正路的講波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