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不同酬 - 鍾偉民

同工不同酬 - 鍾偉民

雕木頭和雕石頭,同工,但不同酬,實在很不公平。
遊上海,買了一座龍眼木雕,形神俱美,鏤了個補鞋匠,擺在一家壽山石店,賣八百塊錢;七除八扣,木刻家,最多得四百。如果那是壽山,或者巴林石雕,雕出這等水平,情況,可不同了,雕師擲下一句:「我提價了,不過,你人品好,這回,還是付四千吧。」聞言,你強忍奪眶的感激之淚,接過這尊精品,大恩,怎敢或忘?
為什麼技藝相同,雕木頭,工錢四百;雕石頭,不多付十倍,人神共憤?
因為石頭有奇形,有豔色,依勢造型,因色取巧,十分費神,工錢,只夠雕師吃補品?好,我給你一塊無格無裂無色也無砂的無瑕白芙蓉,你雕出這麼一尊補鞋匠,我付你四百八,你怎麼不滿口稱謝,當多出來的八十塊錢是小費?
難道石頭,沒有木頭那樣「適刀」?難道壽山石的「柔而易攻」,純屬胡謅?
我寫稿,運筆如刀;但這刀,不管施於草紙,還是宣紙,稿費同價。我通篇寫上「仆街」和「躝癱」,為廣管局賀年,奉上原稿紙,報社如果同意給我一千;我手邊只餘廁紙,寫那相同的幾百字,卻不能認為紙質不好,付我八百。
同工同酬,以藝論值,天公地道;「壽山石雕」這一門,卻是遇上貴材料,索取高工錢;難得受惠者,臉上從無愧色。
「這是某某大師,很有名氣,雕一方田黃,等閒要價三四萬。」一聽,避之唯恐不及。暗想:我家聾貓大白燦,「身價」才兩百人民幣,但見了報,連享七年大名;我賣石,但不時有人來訪,說要看貓;眼前大師,名氣,會大得過一隻白毛畜生?
藝術品,當然不能用幾百,或者幾萬塊錢來衡量。然而,說句不中聽的話:我們愛石,愛屋及烏,「名家」,作為寄居石屋的烏鴉,是給寵壞了。壽山腳下的這幫雕師們,吃完千年人參,最好也刻幾塊木頭,感受一下民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