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搞手: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深圳

華僑城搞手: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深圳

今年,是中共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逝世10周年,也是香港回歸10周年。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與世長辭。被喻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他,1992年,毅然以88歲的高齡南巡,足迹遍及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中共保守勢力抬頭下,他反覆強調中國的改革就是要搞市場經濟。而他的南巡,不僅改變了深圳,亦改革了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

在1992年1月21日早上9時50分,鄧小平乘坐的專車抵達深圳華僑城。時任深圳華僑城建設指揮部副主任、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黨組書記的王謙宇在憶述那一天的情形時,至今仍十分激動:「那是鄧公自1989年『六四事件』後,首次公開露面。如果沒有他那一次的南巡,就不會有現在的華僑城和深圳。」他稱,自六四事件後,一向佔華僑城旅遊景點約三成的香港旅客突然「人間蒸發」,就連旗下的深圳灣大酒店亦多「人去樓空」。與此同時,在中共黨內保守勢力抬頭和蘇聯、東歐風雲變色,華僑城要不要辦下去?特區要不要繼續搞下去?一直困擾深圳各級領導。
「我們是在前一天(20日)接到通知,鄧公要在第二天早上到我們的民俗文化村參觀的。但怎麼辦,我們的票已經賣出去了,難得有印尼的旅行團來旅遊,如果封園的話,一定會打草驚蛇,惟有一邊接待遊客,一邊加強首長的保安工作。」由於那時才早上9點多,遊客不多,大家並沒有察覺鄧公的到來。

秘訪錦繡中華「拉薩」前留影

鄧小平在民俗文化村和錦繡中華參觀了兩個多小時,當他來到錦繡中華的布達拉宮景點時,就笑說:「全國我都去了,就是拉薩沒去過。」於是,他先後和家人、工作人員在布達拉宮前合影。據王謙宇憶述,鄧公雖已88歲高齡,說話不多,但頭腦相當清晰。後來,隨遊客越來越多,鄧公的蹤影終於被一名遊客發現了!自此,鄧小平南巡的消息,圖文並茂地在海外媒體曝光了。
現年79歲的王謙宇,1948年由印尼來港,並在1949年由香港回國,其後一直投身教育事業。他經歷了一場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其間讓他對共產黨的執政持「懷疑」的態度。後來,他調任廣東社科院。「胡耀邦主政後,擬恢復中央黨校」,王謙宇夫婦隨後在1978年上調北京,進入中央黨校。

指示續改革開放造就特區

在黨校初期,王謙宇與多名同仁都感受到「自由」的空氣,為珠海、深圳特區的建設進行大量調研。好景不常,1982年,中共黨內有人開始抨擊胡耀邦和其主政的中央黨校大搞資產階級自由化,最終導致胡下台,令他和同仁們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
「『六四事件』後,關於市場經濟建設的理論甚囂塵上,尤其在深圳,是不是外資越多資本主義勢力就越大?特區是姓『社』還是姓『資』?」由於在中央黨校工作的不如意,王其後被調往國務院僑辦工作,並委派南下深圳,負責華僑城的開發。然而,他南下前夕,北京卻爆發「六四事件」。國際環境對中國的打壓,加上內部保守勢力的崛起,令他在特區的工作舉步維艱,直到鄧公南巡,向世界發放「中國繼續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問題才得以迎刃而解。
本報記者

王謙宇認為,鄧小平南巡講話,奠定和肯定了深圳特區的發展路線。 本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