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抽查市面58個麵包和餅亁樣本,發現大部份含有反式脂肪成份,進食後會增加血液內的壞膽固醇,其中15個樣本的包裝說明中英文不相符,或誤導消費者以為產品不含反式脂肪,可能違反食物標籤條例。例如嘉頓生命麵包及麥芽酥餅的英文說明指出產品含VegetableShortening(植物起酥油),其主要成份含有反式脂肪,但中文說明只稱含植物油。
嘉頓否認包裝有誤導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組主席郭琳廣指出,在超級市場及連鎖麵包店抽查的麵包及餅亁樣本當中,15個的中英文成份說明不同,例如英文為Margarine(人造牛油)或VegetableShortening(植物起酥油),中文卻寫成「植物油」;以及英文為AnimalShortening(動物起酥油),中文寫成「動物油」。有關英文成份都含反式脂肪,世界衞生組織曾建議膳食應以不飽和脂肪代替反式脂肪。
他補充說,即使中英文說明相符,也不等於15個樣本以外的麵包和餅亁不含反式脂肪,只是包裝上「寫得清楚」,例如其中一款美國產餅亁,一款列明含「部份氫化油脂」,即反式脂肪。
消委會沒有詳列15款問題食品名單,但本報得悉以嘉頓旗下的產品佔最多,例如生命麵包及麥芽酥餅。本報到市面視察嘉頓其他產品,也發現類似問題,例如朱古力味忌廉夾心小蛋糕和熱狗包,將VegetableShortening(植物起酥油)繙譯為「植物油」。
嘉頓發言人回應稱,會跟進消委會意見,並檢討旗下產品的標籤譯名,但否認產品包裝說明有誤導成份,在未有準則及法例參照下,可能會有不完善,一直以來產品繙譯會以最近似及參照以往文本為準則,並不時按法例作出修改。但嘉頓未有回應有關其產品含反式脂肪的提問。
進食含反式脂肪食物會增加血液內的壞膽固醇,世衞及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日攝取反式脂肪量不應超過總卡路里攝取量的1%,約為1.7克至2.2克。但本港現行法例沒規定食物須列明反式脂肪含量。
食環署發言人指出,根據最新建議的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第二階段,預先包裝食物附有關於脂肪或膽固醇相關聲稱,須標明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