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憶港園:歲晚門神 做好呢份工

拾憶港園:歲晚門神 做好呢份工

年近歲晚,難得清閒,走到元朗舊墟作半天自由行。急景殘年,不見往昔熱鬧,不勝欷歔。感慨老村城市化,傳統習俗日漸衰落,還幸發現數間百年破落老屋,木門上貼有傳統木版印的門神,如發現寶藏,老村婦告知大馬路紙料店有售,心感欣喜,急往購買,高高興興買到數對分贈好友,自己那對則珍存於櫃中,不捨張貼,只好以揮春「出入平安」代之。

今時今日所見的門神是柯式印刷,色彩固然鮮艷,但俗不可耐,難與昔日傳統木刻版印相比的就是那份「舊味」;四色五色木版套印,繁複之中就是那份手工藝的專注和藝術,彷彿工人們那份堅持混合了宗教思想的執着,靈異無比。
送舊迎新,於除夕時為家門張貼門神,祈求為家宅驅鬼降魔、保平安、以至招財納福已是中國千百年來傳統。據說漢朝時,已有神荼與鬱壘兩位神祇,力大無比,勇猛非常,專捉拿小鬼。人們只須將兩神名字寫上紅紙貼在門上,就能保闔家平安。後來到唐朝,唐太宗遭俓河龍王索命,鬼哭神號夜不能眠,幸得兩位大將秦叔寶與尉遲恭自告奮勇,於晚間手持兵器把守門外,自此唐太宗方能安寢,太宗有憐兩將辛勞,遂召來畫師為兩將繪像於宮門。世代相傳,成為了民間傳統。
一直以來,門神在造型上,可說是大同小異,以勇猛武將出現,或面紅留髯腰佩寶劍、或濃眉瞪眼黑面持箭。漸漸才出現了形象可人的文官門神,他們都以手持吉祥物替代殺氣騰騰的兵器;頭戴官帽伴鹿,寓意「加官進祿」。
城市人已對傳統習俗淡薄,除了應節揮春外,已鮮見貼門神;取而代之,是今天各方大小屋苑,大堂櫃位的保安員,拿着Walkie-Talkie上上落落,登記訪客,既要問長也要問短,有幸遇着笑容可掬的,不幸閣下遇上惡形惡相諸多留難的,只能慨歎一句「貼錯實Q」,而不再是「貼錯門神」。
總而言之,不管門神或保安,首要任務就是保你闔家平安,最重要還是心中的那一句「我會做好呢份工!」

壹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