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整合 - 方卓如

國金眺望:整合 - 方卓如

收購合併,在談判桌上,你來我往,非常刺激。雙方一時陣容鼎盛,集齊所有顧問專業人士互相開火;一時又會兩位主席關上門密斟,摸着酒杯底交心,細數外面那班顧問如何不諳世事。軟硬兼施,左右開弓,在整個過程,腎上腺素標升,令人長期處於興奮狀態。
收購完成後,雙方整合之時,刺激的部份完結,麻煩才開始接踵而來。整合的過程通常比當初估計要痛苦十倍,而且整合往往要細眉細眼,並非做收購買賣那樣大開大合。就算以一個好價錢完成收購,但整合無方,一樣可以令收購者元氣大傷。
內地《財經》雜誌最近有一篇講及聯想(992)的文章,是有關公司買入IBMPC業務後究竟如何令一加一變三。這類公司專訪,內地雜誌可以做得十分仔細,當然字裏行間常有令人一震的用語遣字,但如果跳過這些廢字,資料可以相當豐富。
聯想收購IBMPC業務,據報是因為貪其毛利率高,聯想自覺可以用低成本方法,像扭毛巾一樣,從毛利盡量搾取純利。可想而知,整合階段才是最辛苦的一環。IBM體積龐大,成本要下降百份之一,已經是幾千人的生計。收購的誘因是為着節省成本,不足以支持一個高價。成本如何節省,終歸有一個限度,最多只可以是零。用減成本作為收購原因,志氣不足,眼光太窄。
當《財經》訪問CEO阿米利奧,他說:「楊元慶主席的英文有進步」,表示主席努力地掌控這間跨國公司。語言問題都是整合障礙之一,但通常是員工遷就主席,少有主席遷就員工。Vodafone買入和記印度電訊業務,難以想像JohnBond要學印度語。楊元慶為求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主席,減少依賴繙譯,努力學好外語,其志可嘉,是其他致力向外收購的國內老總之典範。
在飛機上看完整篇報道,閉上眼睛,浮現出一幅華洋雜處的董事局開會的畫面。楊主席的樣貌,眉頭緊皺,收購後這個整合過程,叫他吃了不少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