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你三分鐘<br>我想話你知…澳洲音樂家遇上《紅色娘子軍》

阻你三分鐘
我想話你知…澳洲音樂家遇上《紅色娘子軍》

香港管弦樂團今晚演奏多首中國近代音樂曲目,包括描述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紅軍打倒地主惡霸的《紅色娘子軍》選段,團長兼小提琴手夏定忠第一次在台上參與演奏此作品。
撰文:冼麗婷
攝影:黃賢創

出生於澳洲,多年在歐洲及美國等地演奏,今夜《為中國喝采》音樂會,我第一次在台上遇上中國的《紅色娘子軍》。
在香港回歸十年後演奏共產中國文革時代的樣板戲音樂,時間上的意義,我想香港人的感受比我更深。對沒有經歷文革的香港人來說,放下十年前對回歸之路的不確定心態,他們或許會以好奇心情欣賞數十年前中國獨有時代留下的獨有音樂味道。

……………………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廣州奏演時,台下觀眾穿着藍色與綠色兩種顏色的衣服,他們在西方音樂中細語閒談,當文革樣板戲之一《白毛女》登場,突然全場默然無聲,一雙雙大眼睛裏的驚訝,又再聚焦在西方樂團上。難忘而熟識歲月裏的音樂,把他們的心抓着了。
我已經記不起在那裏聽過《紅色娘子軍》音樂,但當年四人幫被捕,澳洲人都可以從雜誌上知道有關文革的零碎內容。作為西方人,聽這樣的音樂的樂趣,在於它是一個異國集體記憶的產物,就如四年前,我在內地買了個紅衞兵及芭蕾舞者陶瓷雕像,粗糙、品味差劣的偽冒品能引起我的興趣,只因它是文革時代具紀念意義的產品。
樣板戲音樂對我來說只會留下傷感味道,悠悠十年,數以億計的人,除了《紅色娘子軍》外,只能聽到《黃河鋼琴協奏曲》及《白毛女》僅僅三套管弦樂作品。一個粗糙的女人江青,按她粗糙的理念,單獨決定全國人民的音樂選擇,對我來說,那是難以置信及極大的荒謬。樣板戲管弦樂,作曲及結構上比較粗糙,水準不能說精細也不能說不精細,但我可以肯定,在澳洲、歐洲或是美國的大學音樂系學生若然交出這樣的曲譜,他準不會得到合格。
樂團依譜演奏,是不會有困難的,但靈魂情緒與感覺要靠指揮[!8FF0]注。我們演奏的選段包括《快樂的女戰士》,那是具有原芭蕾舞劇中游擊隊員跳上跳下,表達誇張、清晰、絕不含糊極大的喜悅的樂章。

……………………

我沒有興趣研究樣板戲的內容,也不想對《紅色娘子軍》作特別評論,我只興幸自己沒有經歷那段黑暗的時代。曾經在那個時代受苦的人可能會憎恨這一首樂曲,正如一個九十人的樂團裏,總會有五個人不喜歡某樂章。早前我在國內表演《茉莉花》時,就看到台下有觀眾默默流淚,樂曲可以把人帶到某個時代裏,喚起沉澱了的記憶。
《紅色娘子軍》結局開倉分糧、瓜分財富的主題,不會是管弦樂團要表達的訊息,我認為,所謂財富再分配不純是共產主義的產物,視乎我們怎樣看怎樣解釋。管弦樂團受政府資助、把由富人而來的稅收資源以音樂傳給大眾,在我來說,這也是財富再分配的一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