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好幾所茶餐廳,其中一所叫「友和」,傳了兩代,現在的老闆娘叫阿鶯,在本村出生長大再嫁作本村兄弟成為鄧太,真正的原居民。
繼承她父親服務社群數十年,和味濃厚圓滑奶茶咖啡鴛鴦,各式傳統新方三文治(例如番茄蛋沙律,青瓜蛋沙律等等),餐肉蛋出前一丁所向無敵,卻在阿鶯的廚房被精研芫荽魚肉米線打低,人人試過無不讚不絕口。各位下次來我們村參觀文物徑,除鴻興一流燒鵝油雞與火腩或聯哥屏山盆菜,打聽打聽在塘坊村的友和茶餐廳,吃過特色米線,包保一再回頭,信我。
不過,友和星期天及紅字公眾假期例必休假,這是鶯姐大日子,行山是她的至愛,短者本地鳳凰觀日、分流宿營、大東山、紅石門,大棠谷……略長線路包括澳門,廣州有昆山(筆者至愛之一),更長路線有川西北四姑娘山,賞紅葉米亞羅、海螺溝冰川、贛北婺源……並非一、二、三人圍內團;她參加了羚龍旅行隊(hk.geocities.com或[email protected]),讓領隊策劃舉旗號招行山友上路。
鶯姐送我一本非賣品《樂善行》雙月刊,本地醉心這類健康身心行山友讀物,內容相當豐富,除介紹行山友各式活動,亦也刊出為數極眾的行山團體,每個月甚至未來長程的行山之旅讓大眾選擇。
除了羚龍,還有貓巴士之友、逍遙遊、大路雄師、峻嶺行、週六行、週二旅行隊、金山奇鷹、山龜、本草、天鷹、群山任縱橫、山嶽野蹤、馳騁行……多不勝數,未能盡錄,可見本地行山團體不寡。從活動照片看來,醉心悠行山水的朋友不分年齡性別、身形,像我只要有心,稍作鍛鍊必可成為一名健行者。
讀《樂善行》,原來這伙愛山之友也關懷國內山區居民,行山之餘在貧困山區支援建起學校及其他設施,不少來自連山、貴州、福建山區……的感謝信也一併刊登鼓勵大家愛山也愛山民。
近年流行行山,從本地山海到新疆南北,或川藏縱橫。春節作啥?選適合時間,隨團行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