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鐵合併前夕,九鐵推出《百載鐵道情》,透過豐富照片與文字記錄一頁香港重要交通歷史。
拿着這樣一本並不Artistic,基本上很Factual的記錄反而勾起另一些記憶。
我想起,沙田火車站旁仍可買到一小籮一小籮以竹絲編成小籮裝載的小小蟛蜞,紅梅谷仍有綠草河流,望夫石伴着一串一串途經火車的歲月。
我想起,剛剛選過香港小姐但仍乘火車往返上水家居的鄭文雅,被閒人取笑「豆泥港姐」;在老細的房車與一個幾毫煤油火車之間,選擇讓她成為最有性格的港姐。
我想起坐在大學站等候火車,將一元或五毛硬幣置放鐵道之上,讓車滾過變成扁扁一塊,穿一個小洞繫上繩子掛在項間,引證那些後嬉皮波希米亞年代。
我想起從附近小島或偏遠小村到大學站售賣土產,寫上十分民族味濃的鶴佬式蜑家婦女少數民族服裝,曾經存在我們已經濟起飛的七十年代。
我想起與同學書友擠在車廂與車廂之間,其實十分危險的空間乘風飛翔;當然火車過獅子山進入隧道,有那麼一刻是暗匆匆手執心儀那手,溫熱瞬間不因世事紛雜流逝失憶。
當然我也想起一九七八年,政府錯誤決定將一九一○年建成的尖沙咀火車總站漂亮不凡的大樓拆去只餘一柱鐘樓,伴隨奇醜無比的文化中心,與喧嘩不堪的遊客群。
還有一套又一套粵語長片記載了九廣鐵路與火車片段點綴香港曾幾何時的民生。幾乎唯一通往廣濶祖國的鐵路載去幾許革命青年一片熱情,也載來多少失落迷惘逃難離魂?
挽着單薄藤喼尋親芳艷芬,投向大後方會合理想與情人張活游的白燕,呆呆笨笨新馬仔、鄧寄塵與梁醒波乘坐希望號火車,進入南方一隅新世界新希望,夫離子散黃曼梨一身單衫沿鐵路走入市區寄望後半生。那個年代電影生活,就是《甜蜜蜜》的張曼玉與黎明不也是乘搭電氣化火車進入另一片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