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陳水扁為了政治考量,故意高調進行「去中國化」:中學歷史書不再尊稱孫中山為「國父」;公營企業去掉「中國」、改成台灣。未來,甚至「陳至中」也可能改名「陳至台」。不過,加速「去中國化」的又豈止台灣,迫切想攞脫中國影響的還有俄羅斯。
所謂「去中國化」,是指消除中國影響,減低中國威脅。陳水扁「去中國化」是早晚的事,但向與北京友好、在國際事務上共同進退的俄羅斯,為何與陳水扁一般見識呢?
俄羅斯「去中國化」,主要是地緣政治考量。在中國迅速崛起後,俄羅斯西臨北約東擴,東有中國這個強鄰,而與中國接壤的遠東地區,正是俄戰略安全的軟肋。
在俄人眼中,中國威脅不下於北約,近年到遠東的中國人激增,常住俄國的華人約有五十萬;與此相反,遠東的俄羅斯人不斷撤離,移居到較富裕的歐洲地區。此消彼長,遠東早晚被中國人「攻陷」。
在俄中國人曾被毆
而且,中俄在領土問題上,有着歷史悠久的紛爭,直到江澤民主政後期,中國放棄百萬平方公里有爭議的領土,兩國才達成邊境協議。但俄羅斯人仍擔心,中國日益強大後會強行索回領土,甚至沙俄時期奪得的三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也要交回中國。因此,「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頗有市場,有一成在俄國生活的中國人表示,曾遭毆打及辱罵。
普京就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中國威脅論」言之成理,並加快「去中國化」步伐。先是針對十多萬在俄國的中國商人而推出的新移民法,規定外國人不得從事零售業務。雖然莫斯科市迫於市場壓力暫緩執行,但普京「去中國化」的決心並沒改變。
改善基建開發遠東
普京表示,遠東地區現狀(俄國人減少、中國人急增),威脅俄國國家安全。因此,俄羅斯政府準備大規模開發遠東,成立規格極高的遠東地區國家發展委員會,總理弗拉德科夫親任主席,在與中國接壤地區推出石油、造紙、金屬冶煉等大型項目。二○一二年的亞太峯會也會在濱海邊疆區舉行,屆時莫斯科將投資四十億美元,改善當地機場、道路等。推動經濟、吸引更多人回流,是俄羅斯抗拒中國人口擴張的長遠策略。
可以預見,隨着中國崛起,俄羅斯防範中國的動作將越來越明顯。
時事評論員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