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都知道,這是個知識型經濟年代,如果不努力學習,將自己思維提升,很難找到立足之地。一眾打工仔,又何止要「做好呢份工」那麼簡單!
筆者今日要談的,是天之驕子「俱樂部」──私人資本基金或稱「私募基金」。其主要「功能」,是通過投資或利用槓桿原理(例如出資30%,其餘向銀行貸款)收購一些已經或未曾上市之企業(如果已上市,通常會將之私有化),然後將已捕獲之獵物進行架構重組及改善管理,整靚盤數之後,約在3至7年間再將之招股上市(IPO),從中獲利。
近年崛起甚速的私人資本基金均財雄勢大,著名的有KKR、德州太平洋、凱雷、BainCapital和百仕通(即黑石)等,後者剛以390億美元(約3040億港元)摘下芝加哥地產巨富SamZell之商業樓宇王國EquityOffice,成為有史以來最大單私人資本基金交易。驚人啦啩?管理人如果不是眼光獨到兼計算精確,豈不將投資者的資金倒落鹹水海了,誰會信你有此能耐?
人才難覓,根據Glocap調查公司透露,去年私人資本基金之新晉,年薪(包括工資和花紅)高達28.9萬美元(約225.7萬港元),數字可有令人羨慕且妒忌?難怪一眾莘莘學子對進入這個「俱樂部」趨之若鶩,因為除了薪金奇高外,話畀人知在私人資本基金工作,比在i-bank之身份更高、更尊。
然則,閣下若不是畢業於如哈佛、史丹福、哥倫比亞等著名大學商學院,兼且是一位極具「通才」潛質之能士,要被看中、選中,又談何容易?
哈佛商學院發言人波特勒宣稱,很多工作或職位均只是該學院學員之踏腳石,只有私人資本基金,在他們而言,縱使不是終生職業,也是「終點」職業(destinationcareer)。若佢肯請冠一,我都賴死唔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