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仔 - 陶傑

四眼仔 - 陶傑

特首「選舉」,兩大候「選」人比賽公關,各自表演親民,企圖營造好「形象」。
然而,為什麼這兩個人都戴眼鏡?身為強人領袖,在公眾場合是四眼仔,是為大忌。
領袖不可以戴眼鏡,這條金科玉律,是現代領袖形象大宗師希特拉確定的。希特拉有近視,但從來不戴眼鏡,叫秘書把文件的字體印得大一點來遷就視力。希特拉營造的領袖形象,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這一點,脫胎自哲學家尼采的理念──超人戴眼鏡,還「超」在什麼地方?不戴眼鏡,是魅力經營的第一常識。
希特拉堅持衣着光鮮得體,尤不可擅露身體,他在任何場合出現,都沒有穿過短袖衣,有一次他看見墨索里尼穿泳褲,被記者攝入鏡頭,他把這幅圖片交給宣傳部長戈培爾,列為領袖形象的反面教材。
希特拉極為重視圖片效應,他喜歡與少年兒童和動物一起拍照,令人覺得他的真樸自然。戰後西方國家領袖所有的親民騷,對兒童講故事、抱吻嬰兒,都是從希特拉身上學來的。
比起希特拉,邱吉爾天性自由不羈,衣着隨便,因為工作狂熱,時時在秘書議員面前脫衣沖涼。在國外,有一次邱吉爾見來訪的羅斯福,從浴缸裏濕淋淋跑出來,把羅斯福嚇一跳,邱吉爾這才發現有點失儀,笑嘻嘻說:「對於美國總統,英國首相從來都無事遮瞞。」
但邱吉爾不太注重形象,幾次高峰會議,他有時穿空軍指揮官服,有時像陸軍中尉,跟羅斯福合照,看來像美國總統的手下。然而邱吉爾有不遵從形象公關的衣裝守則的自由,他有很堅厚的內涵料子,他想顯露「國民首相」的風範。其他國家的政棍,不要亂學,因為他們不是邱吉爾。
領袖不可戴眼鏡,是希特拉發明的,戰後西方文明國家的領袖都遵循。美國總統從甘迺廸、尼克遜到列根、布殊,沒有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總督之中,葛量洪、柏立基、麥理浩、尤德、衞奕信、彭定康,也不戴眼鏡,戴麟趾戴眼鏡,因此在一九六七年的赤色暴動中,暴亂份子不把他放在眼內,高叫打倒「港英」、「解放」香港。
今日候「選」的兩名港男,都是「四眼仔」,嚴格而言,皆有點吃虧,除非先做激光。但港男的問題是眼鏡戴得太久,即使做了激光,一雙眼睛還是狹小無神,「魅力」始終有問題,香港會有政治領袖人才?Forgetit,忘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