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有show - 鄧達智

路路有show - 鄧達智




公元二千年前,剛從中環搬回新界,雖然當時已開始往返內地工作,最不習慣便是從新界出城。中環歲月一切以行路為基礎,其次便是打的,習慣方便。那時仍電召的士,從市區回來好辦,從新界出市區,綠的不通的,慢慢習慣其他乘客目光甚至開口問:「啊……閣下是鄧生啊呵,你都搭巴士嘅咩?……」一世人最怕開車,脾氣速,中學時的教車師傅勸告:「最好五十歲之後才駕車免出意外。」
再論世上交通便捷,香港絕對首屈一指,又何須勞神傷財增加路上廢氣?物質如汽車類又非自己身份指定代表,成不了光環可有可無。除了趕時間或早出晚歸才電召的士,平素巴士、西鐵、九鐵、地鐵、電車、輪渡全為我(亦即每一位市民)鞠躬服務,這份香港福氣毋須客氣。初坐巴士出入除了好奇的阿婆阿姨需要應付,還有RoadShow。
喜歡坐在巴士頂層欣賞沿途靚絕山海風景,自從有了RoadShow,視線多了分叉點,又嫌聲浪吵耳,明指暗罵多次……直至RoadShow節目愈來愈豐富,聲浪漸次調校適中,某程度上更要多謝RoadShow,他們的聲音蓋過了一些自私乘客不斷用手機公開家庭糾紛,情人罵俏,六方商業機要會談,當然少不免柴米油鹽是是非非。RoadShow中和了幾許人間煩雜事。RoadShow節目難免港人最愛的娛樂新聞或吃食新知,但亦有不少勵志、感人,好人好事善舉環節。每天四百多萬乘客人次的超級網絡,大可以播放一些小笑話小幽默,香港人營生太緊張,我們需要多一些笑聲,也更需學習讓人與人之間關係放鬆心情舒暢的幽默感。娛樂新聞雖然有睇頭,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張熟面孔,幾個十分Local的名字,再好樣也只會導致香港人地區化、邊緣化、狹窄化、趣味低級化與目光如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