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升值 - 方卓如

國金眺望:升值 - 方卓如

合生創展那張以美金找數的可換股票據,潛藏的預期回報是三年後人民幣見6.5算,是投資者用現金支持券商的分析估計。
瑞銀的研究報告,估計人民幣兩年後已經可以見6.5,毋須等三年。票據持貨人相信6.5兌換價指日可待,三年後隨時超越此數,穩賺不賠,願意大手入貨,超額認購。
人民幣升值大勢所趨,是否達標取決於領導人長官意志。票據接貨人是盤算高價人民幣對內地的影響,會否令中南海無法接受,而決定接貨與否。換言之,考慮購入這張可換股票據,不單只需要財務專家,還要政治及經濟專家出場。一張票據,大有學問。
反過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對香港都有影響。沒有福份購入這張看似穩賺票據的香港市民,可以想像一下這三年會是甚麼景況。
金管局任總回答立法會議員無知地問港元為何不改與人民幣掛鈎時,除了指技術上不可能與未流通的貨幣掛鈎外,還指香港經濟跟美國經濟比較同步,與美元掛鈎較為適當。這個說法沒有被跟進,可見議員的水準還有待提高。以現在香港市民怕內地經濟衰退多於美國,恒生指數越來越多國企代表,香港老早已經與內地合而為一。如果人民幣變為流通貨幣,港元都無所謂掛鈎不掛鈎,反正已經被驅逐。
另外,任總又指人民幣升值,對香港有好處,大意是內地人在香港消費會增加。不過,香港人購買內地貨的數額更大,人民幣升值肯定令通脹上升,實際利率下跌。結果是將現金趕入樓市股市。樓市炒不起,但股市越炒越起。在錢多的城市,股票再貴都有人要。
人民幣升值,令中資股更加積極往外收購,同時又令內地公司在外資入股時叫價更高。在百物騰貴的投資市場,貴買貴賣,只有最好最大最有前景的公司才會有人投錢,價錢更貴都無妨。所以,未來「平貨無好,好貨無平」,用傳統智慧找尋超值對象,倒不如越貴越買,賺夠離場。
但作為小市民,最實際,還是趁機多兌換人民幣,反正必定用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