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左擁RafSimons,右抱MartinMargiela,上身試着whereabout的T恤,下身穿起Viktor&Rolf的褲子,腳下還有雙Visvim的新鞋……然後無意識地看看手錶,已經是晚上10:04──所有腕錶廣告時分針標準陳列角度──啊!突然想起來了,剛剛在銅鑼灣吃過晚飯,見時候還不太晚,心血來潮又想shopping,於是跑過來SinoPlaza逛I.T的──買衫買到十點一,而且還是這些一等一的牌子,世界上還有甚麼地方可以發生這種事情呢?
幸好那時沒有申請居英權,綠卡大抽獎也落空了,亦沒有足夠的身家投資移民加澳星,否則現在也許呻笨,七點後無衫可買的城市怎可能是我的樂土呢?努力工作還有意義嗎?朋友忙又失戀的那段日子如何熬得過去?
7大奇景
讚花香純粹出於公義,我甚至不是賣花的,我甚至只是個刁蠻任性、以為自己「永遠是對的」的顧客,但世上「人云亦云」實在太多,正如人哋話以前啲廣東歌好聽啲你又信,人哋話但凡有「中國」兩個字的股票一定升你又跟,人哋話去外國買衫款多價錢又平你又……今次真係唔好再執人口水尾,傳到真嘅一樣咯。
是有抗衡聲音的,例如我。
在香港買衫,好處不只開得夜。
1.價錢OK:在香港買世界名牌並不特別平,但也不很貴,與原產地的差價比起十年前已大幅拉近,因為有水貨舖的競爭,而且人人常出埠,開天索價已經無得做,所以代理商都不敢無端端貴一截,最重要的是大部份本地時裝店或明或暗都有折(就算你沒有,你總有一個朋友有的),埋單水位和歐洲日本又再近一點,當然你會說「在那邊買也有de-tax呀!」但就我所見所知,面對EU任何一個機場那些永遠將你當賊扮的海關人員,蓋個印退個稅你以為很簡單,卻從未是個愉快經驗。
2.免抬:抽着七個shoppingbags行成日街,就算啲衫免費,仍然是辛苦,回程時上車落車,那些大篋巨袋有時自己也難免要出手抬一點,況且在機場checkin時overload的話,你以為那些過磅費是誰付的?怎似得香港名店時時肯送貨到府上,就算沒有這服務的,畢竟是自己hometown,陶侃運磚一天一點,膊頭都不至於操勞過度,即日脫骱。
3.有得試有得改:當然試過隔山買牛郵購靚衫,但大師出「碼」,有時很飄忽,你以為自己46,點知今季剪裁偏細,52才勉強着得落,結果領嘢,在香港入貨,至少可以自備身體,試啱先買,不幸體形與設計有所出入,也能改,喺第度買都有alternations,但你等得起嗎?香港的改衫師傅,堪稱鬼剪神工,舉個例,中環Joyce的駐場大師,由OscardelaRenta至RickOwens都識改,真係去邊度搵?
4.殺價狠:時裝名店們表面上一定不鼓勵我這樣說,但在香港的所謂「季尾」買衫,減價時間之長,殺價幅度之狠,世界上你要是找到另一個比得上的地方,來拆我招牌吧!
全球各大時裝消費城市,只得香港的「大減價」無愧於那個「大」字。
5.齊:死未?齊㖭!如日方中的新發彩,自然巨細無遺一來二十架任君選購,連稍稍在偏僻時裝雜誌角落頭出現過的新牌子,在你記得熟它的發音與串法之前,回頭已發現它們差不多整個系列,已齊集皇后大道中或者百德新街了,「我一定會做好呢份工」這句口號,應該讓給香港時裝店買手,觸覺好,勇氣夠,當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肯入咁多牌子,每個牌子又肯入這麼多不同類型的貨品,也真算實現了「百貨中百客」的購物烏托邦,OK,當然還有第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種客,但以香港這麼一個地方細人口少的城市來說,能做到這個地步,在時裝零售上,已是超歐趕日,再嫌就是挑剔了。
6.唔使撲:中環、金鐘、銅鑼灣、尖沙嘴、旺角,頂多加一個近年《Milk》雜誌老闆TK氏努力開發的柴灣,yourshoppingtripisdone!不用環頭環尾頻頻撲撲,坐車難截行路嫌遠,更不必像遠征巴黎東京紐約──上天將你要逛的shops撒鹽式灑在地圖的每一個角落,東一執西一執,似間十年沒人收拾的單身男子公寓,想執死人咩?
7.開得夜:我知這個我數了,忍不住還是要再數,Joyce、I.T、D-mop、連卡佛、HarveyNichols、Shine、SistyrMoon、MariaLuisa暨各大名牌專門店,當中最有原則的也開到晚上七點半,其餘的有八點,有九點,有十點,就算九點五十五分入門口,逛到十點三未試完,其實也不會絕情到趕你走,這種對衫癡的體貼,只得香港有,所以每次買衫買到「三更半夜」,想起那些逢星期日休息的時裝之都,每次都是真心感激。
抵我同你買咗咁多無着過嘅衫!
Textby黃偉文
黃偉文自我簡介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