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恒指季度檢討公布結果,國壽(2628)及工行(1398)順利晉身藍籌,成份股數目逐步增至50隻。除了關注成份股變動外,股民最關心的是藍籌新貴的投資策略。回顧過去10年藍籌新貴表現,由公布日至生效日期間,大部份新貴股價都上升,普遍升逾7%,短炒回報算不俗。不過,要注意公布後翌日,新貴的股價或有機會裂口高開,如中石化(386)及中國銀行(3988),將收窄短炒回報。
由於H股可以成為藍籌剛於去年開始,故過去10年只有3隻H股成為藍籌,分別是建設銀行(939)、中石化及中行,但隨着H股對恒指影響越見重要,相信將有更多H股納入恒指。上述3隻H股由公布至正式成為藍籌期間,除了建行股價跌3.7%外,中石化及中行均升約10%。
生效後1個月,建行股價亦回升約4%,而中石化及中行由於受惠大市造好,更大升約17%及16%,同期恒指則升7.1%。H股成為藍籌後股價皆升,相信國壽及工行短期內亦可錄得升幅。
裕元最勁 升29%
至於非H股方面,由宣布日至生效日期內,普遍升逾7%,當中以裕元(551)升幅最顯著,上揚28.9%,其次則有德昌電機(179)及聯想(992),分別升22.45%及19.36%。之後1個月,部份新貴的股價升幅漸見放緩,更有不少錄得跌幅,例如華潤創業(291)股價急跌16.02%,而長江基建(1038)亦回吐15.3%。由此觀之,短炒藍籌新貴多錄得理想回報,但長線仍要看本身實力。
長揸宜揀龍頭股
若選擇市值較大、屬龍頭企業,或者與金融及地產相關的藍籌新貴,長揸亦會是不俗的投資策略,如內地最大的流動電訊商中移動(941),由98年1月納入恒指後,雖然其間曾受科網股泡沫爆破而令股價一落千丈,但憑藉其龐大市場佔有率及業務發展理想,股價至今累升近6倍。
此外,思捷環球(330)亦因歐洲業務發展迅速,成為本港市值最大的服裝王國,若由02年12月晉身藍籌後持貨至今,股價累升近5.3倍。至於金融及地產相關股份,普遍累升約1倍;但受行業及產品周期影響的工業股,股價較波動,不宜作長揸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