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路見不平,是否應該喝止?成年人在此關頭都會猶豫不決,難怪小學生選擇不出聲。一項調查發現,只有58%受訪小三至小六學生,在見到別人的缺德行為時會採取行動,其他人情願默不作聲。
怕干預會遭打罵
有社工認為,青少年普遍有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教師應多向學生傳授處理事件的技巧,家長也需樹立好榜樣。
關注青少年發展研究社及大埔區議員李志成議員辦事處去年9月,在大埔區小學進行調查,訪問了279名小三至小六學生。結果發現,逾80%受訪者經常及間中看見其他人的缺德行為;但有逾40%人不會採取行動,原因是怕麻煩、被罵及被打。
調查又發現,只有40%受訪小學生對香港人的公德心感滿意或非常滿意。負責調查的社工李志成認為,教統局應該投放資源,把公民教育納入正規課程,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