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環球溫室效應」的討論,再度成為國際焦點。繼本月初聯合國官員提出,溫室效應會進一步令全球平均氣溫和海水水位上升,觸發更多天然災害之後,新一輪的美國國會會期,亦有超過10個關於環球溫室效應的草案,前副總統戈爾會於本周到國會就有關課題作證。
對投資者來說,環球溫室效應的啓示,不單在於天氣的轉變。隨着各地政府、監管機構、企業和個人,對溫室效應作出行動上的回應時,將衍生不同層面的投資機遇。花旗集團估計,有18個國家和21個行業會因而受惠。
環球溫室效應所涉及的議題非常廣泛,包括經濟(能源效益)、政治(能源供應的可靠性)和社會(溫室效應帶來的環境及貧窮問題)三個層面,一旦觸發監管機構在二氧化碳排放上作出新限制,對多個能夠直接或間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行業,包括能源、汽車,甚至可轉化作另類燃料的農業亦可望受惠。
由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一半是來自燃燒化石燃料(包括煤和石油)作發電和運輸用途,因此各國監管機構將可能會進一步收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而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天然氣、「新能源業」和汽車業均會受惠。我們曾於去年2月提出新能源業的投資機會(詳見06年2月23日本欄),預期該行業將會成為長線的投資主題。該類別的行業基金曾於去年5月出現下調,但現時價格已收復了大部份失地。最近三個月而言,更錄得近兩成的升幅,年初至今亦已上升約9%。
新能源的投資範疇,主要包括另類燃料及再生能源的行業兩方面。以上兩種能源類別,佔了新能源基金組合的75%。另類燃料中,乙醇是其中一種較受廣泛應用的生化燃料,2005年所訂下的美國能源法案,目標是要於2012年,在美國本土銷售的整體汽油中,要達到有75億加侖的生化燃料作為混合燃料(見圖)。
再生能源大勢所趨
由於現時生化燃料的應用尚淺,而2006年只有40億加侖生化燃料作混合應用,因此未來數年的發展空間仍然相當樂觀。
除了美國之外,歐盟亦計劃於2010年,以生化燃料用作為總體交通工具燃料應用的5.75%。對生化燃料的應用,並不只局限於歐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亦積極發展生化燃料與汽油混合使用。
受惠於另類燃料發展的企業,有上下游之分,上游的企業主要針對由農產品種子的開發以至除蟲及施肥等步驟,而種子的開發往往涉及複雜的基因研究,藉以提升每畝農地的產量以及提升發酵乙醇的效率。
下游的企業主要向上游企業購入種子及其他生產工具,作自行種植及提煉乙醇之用。
再生能源方面,主要是以發電為主,隨着環球各國對再生能源的重視,我們相信為發電廠興建水力、風力、太陽能以至地熱發電設施的企業亦是商機處處。
除了各國對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視之外,現時已發展國家以再生資源作發電的比重尚輕,以歐盟區為例,它們計劃將再生能源佔整體電力應用的比重由1997年的6%提升至2010年的12%,預料這類設施的供應商將因而受惠。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