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初的哲學家赫胥黎曾經建議,用體育競賽取代戰爭,因為一方面可以讓人類的好鬥本性得到宣洩,另一方面卻能把鬥爭規範化,避免生靈塗炭。這個構思崇高偉大,要實行卻談何容易。赫胥黎更可能沒想到,體育競賽本身,已經足以帶來暴力衝突,像一場小型戰爭。
上周卡坦尼亞對巴勒莫的意甲賽事,球迷在場內場外的騷動,最終導致人命傷亡,及極大範圍的暴力破壞,意大利因此暫停國內一切足球活動,並隨即商討應變方法。此案仍在調查中,詳細成因有待披露;但從現場所見,武器與炸彈數目眾多,顯然早有預謀,賽事只是導火線。換句話說,暴力若非爆發於當日,也只是遲早問題。
意國球迷騷亂借屍還魂
球迷暴力浪潮,過去在傳媒界曾以「英格蘭疫症」(EnglishDisease)號稱,因為在數十年前,英國的流氓球迷偏多,經常隨隊出國,借醉搞事;1985年的「希素球場慘劇」,令人痛心疾首。事隔20多年,球迷騷亂卻在意大利借屍還魂;鑑古知今,意大利政府與足總商討的對策,顯然也有參考當年歐洲足協的處理方法。
首先,在對付搞事球迷方面,意大利警方將加重監察與懲罰;這與過去數十年每逢英格蘭球隊進行國際賽,主辦單位即嚴格監控流氓球迷的做法相似。意國紀律部隊更將嚴禁球迷攜帶危險物品到場,這當然是最能治標的做法。
在球場安全設施方面的規管,則有借鑑於1989年「希斯堡慘劇」的痕迹。當年英國足總禁絕了球場的站立式看台,嚴控入場人數,有立竿見影的功效;若意國因今次事件,能徹底改善球場的安全規劃,絕對是重要的一步。
櫥窗粉飾難掩貪污腐敗
至於要求賽事閉門舉行,或減少作客球隊的球迷入場,相信只屬過渡性;因為這將直接影響球賽氣氛,最終對足運只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球場暴力當然與民族性有關,以北歐人的冷靜理性,就鬧不起來。但「英格蘭疫症」何以在意大利發作,恐怕還有更內在的遠因,意大利足總不能視若無睹。
足球有多重要,意大利人都很清楚。他們去年才剛奪得第4次的世界盃,但這不能為現狀粉飾甚麼。球壇的貪污與腐敗,仍在蠶食「最美麗的賽事」;球會的財政失調,導致破產與殞落;意大利球隊稱霸歐洲球壇的光輝日子,恍如昨天,卻明顯已經江河日下。這一切一切,都讓當地球迷感到迷失;在深感不合理不公平的心坎裏,緬懷風光,卻不見出路,最容易轉化成暴力宣洩。意國足總若不對症下藥,重整根基,只會留下後患。
看看英格蘭,英超聯現已貴為歐洲最強之聯賽,隊中頂級球員提供了最佳娛樂,外資亦大量注入,向歐洲強勢出發,「英格蘭疫症」也就不藥而癒了。
潘源良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