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日本電影《爆肚風雲》,講述一個現場日本電台廣播劇,因為由於小小的改動,以致牽一髮動全身的大改特改,是部瘋狂喜劇。過去做編劇,總喜歡把故事想得密不透風,達致一場不能多,一場不能少的環環緊扣境地。
問題是世情沒有那麼完美,電影製作經常出現變數,行船跑馬三分險,天氣變幻莫測,你以為能夠拍到日戲,誰知到現場天色已漸暗,但離開不拍也不行,於是臨場把它改成夜戲。可是一改成夜戲,服裝就問你那現在該穿下一場的衣服,還是改穿另一件?要是不換衣服的話,就連接不上戲。你一換衣服,又牽涉到其他情節的種種變動問題,一切就只得埋怨那天天色黑得太快。
於是你逐漸明白,凡事要留一線,讓自己有個進退的空間,所以才不會把事情寫得太盡,適當時候可以調節緩衝。當然你要在這緩衝中取得平衡,不能把它變成馬虎了事的藉口和基礎。這點很難掌握,因為你只要讓自己留下空間退路,漸漸把關就變得鬆懈,人性始終畢竟是怠惰的,我們總能找到一百個藉口為自己開脫。作為創作人,要在這兩個鬆緊之中取得平衡。李安說得對,拍電影畢竟要帶點街頭智慧,想出來但無法執行,那不過純粹是個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