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歐元區經濟約三分一的德國,其經濟之興衰,對整體經濟有莫大影響,因此歐洲央行在制訂貨幣政策時,必須惟德國馬首是瞻。
德國由今年1月1日開始加徵3%增值稅(VAT),增幅雖說算不上怎樣大,但不排除會是百上加斤(由16%加至19%),國民一旦承受不了,不難重蹈日本於1997年(將消費稅由3%提高至5%)之覆轍,經濟即時直向下插,故此決策者必須小心謹慎,不容有失。那麼,人們應該明白,歐洲央行為甚麼拖慢加息步伐了。
按目前形勢來衡量,儘管金額較大的汽車銷售,在大力催谷下,於去年11月及12月分別錄得上升18%及17%,今年1月則下降11%,然而其他消費環節卻未受影響。06年第4季表現溫和,相信今年加稅後亦復如常,此乃一眾領導所樂見之現象。
事實上,德國經濟06年全年之表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12月IFO商業信心指數升至全年最高的108.7(07年1月稍為下降至107.9)、2.3%GDP增長(未被證實),加上7.1%失業率(國際勞動組織ILO之估計),似乎好耐未見過。通脹率則維持在1.7%左右,就算加增值稅可能扯高通脹率,預計頂多上升至1.9%左右,還是在2%之下。數字如此理想,這曾被喻為「歐洲病夫」的全球第3大經濟體系,真可一洗頹風矣!
然而,07年僅過了一個多月,在加稅的實際影響未盡反映之前,歐洲央行還會按兵不動,故昨日議息結果早在意料之內。假若油價居高不下,必為通脹帶來壓力,行長特里謝經常將通脹風險掛在口邊,不無道理。看來3月加息0.25厘,將基準利率調高至3.75厘,應無走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