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競選連任特首,發表政綱宣言,洋洋幾千字,捉刀人捉摸特首近年心水,宣言間中拋番幾句書包,又用吓一啲「三大好環境」、「十大關係」、「五大主題」等內地「數字用語」,等特首語言有啲內地feel。呢樣嘢,任總裁最早識得,活學活用,其他官員如果唔快啲學習,會變成落後分子。
溫總理談話,好少唔會講番一兩句詩嘅。曾特首好嘢呀,喺宣佈競選之日(二月一日),似漫不經意咁講:「不論官員還是議員,不論身在政府總部還是議事堂,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對民間疾苦之思,憂患之情,都應該是一樣的。我們投身公務,都是為服務市民,凡事要向市民交代,所以應該將個人、黨派、界別的利益都放在市民利益之下。」
咦,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出自范仲淹之《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特首身居高位,唔似得范仲淹謫受巴陵郡咁慘情喎,是否引用得當,要古德明先至識講。
特首後來又講:「生年不滿百,長懷千歲憂」(據《大公報》版本);「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中七生Y捧讀全文,睇到呢度,唔識噃,點知佢阿嫲雖然只有小學程度,立即背番七十年前讀過嘅詩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學生Y話:「夠嘞夠嘞,前日我哋去邊度食飯呀?」阿嫲話:「唔記得咯,係唔係……」學生Y惟有嘆服,因為佢真係唔識古詩也,但「我會做好呢份工」咁淺白嘅口號,學生Y當然非常明白啦。
「今夕復何夕」出自杜甫《贈衞八處士》,全詩悲多於喜。「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出自古詩十九首之第十五首,主旨在叫人行樂及時,唔好掛三掛四。特首講「長懷」,應是「常懷」之誤,「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實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之「是進亦憂,退亦憂」嘅意思相反,因為下面四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特首文稿捉刀人,應該睇真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