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大是美麗」?瞧瞧英航上季度業績倒退27%之際,愛爾蘭廉價航空公司Ryanair卻錄得30%盈利增長,在油價高企的環境下(Ryanair燃油成本升52%)有此表現,不得不讚該公司總裁奧利里領導有方。
自廉價航空公司誕生後,傳統航空公司確實被搶去不少生意,最大問題是在成本控制上,前者可謂將搭飛機「公交化」(無餐飲、無啥服務、任何需求都要收費,除咗輪椅),只要客似雲來,(飛)機便可如輪轉,而所停泊的機場大多是歐洲二三線,故費用不高。
然則卻又為廉價航空公司帶來一條財路──除接駁交通工具收費,還可代客租車、訂客棧、甚至參加當地旅行團等服務,以上一律收費,絕無「歧視」!此外Ryanair在機票價格方面採取彈性策略,當發覺機位被訂到八八九九時,最後推出的部份便可提價,或相反為打擊對手而降價,因此日日吸引不少旅行或公幹者上網瀏覽搵着數,通常短程如2至3小時飛行時間之票價在20至30英鎊之間。
這種營運模式不但成功,利潤亦相當豐厚,以Ryanair為例,每年25至30%盈利增長算不了甚麼,然而做這類生意一定要點多──Ryanair在歐洲24個國家有454條航線,但只有137架飛機──以及一條龍服務,才能達致規模經濟(economiesofscale)效應。1985年成立的Ryanair據聞未來5年將購進117架新機,並正洽購同類對手AerLingus,果然鴻圖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