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春期間吃得多,是食物中毒高峯期,食物安全中心的賀年食品化驗結果顯示,有一個盆菜樣本被驗出含菌量超標逾千倍,另一個竹笙樣本的重金屬水平則微量超標。醫生警告,盆菜難以均勻翻熱,頂層的肉類最易「中招」,翻熱時應該蓋上蓋子及攪勻餸菜。
食物安全中心化驗市面119個賀年食物樣本,包括糕點、煎堆、糖果、臘味及齋菜等,當中有一個盆菜及竹笙的樣本測試結果不合格。
疑製作材料受污染
盆菜樣本被驗出含「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及「蠟樣芽胞桿菌」,前者達每克1,200萬個,比可接受水平的一萬個高逾千倍;後者每克含50萬個,可接受水平為十萬個。
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莫天娜指出,有關製造及銷售商「家和盤菜專家」位於上水,沒有涉及食物中毒的紀錄,店舖的衞生情況良好。負責人廖達華向本報表示,前天獲食環署告知樣本肉類含菌量超標,但沒有勒令停產。他懷疑材料運抵該店前已受污染,不排除更換材料供應商。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上述兩種桿菌均來自泥土及塵埃,反映處理食物的環境不衞生,前者會即時令患者嘔吐大作,後者潛伏期達8至12小時,會導致肚瀉及發燒,「老弱最危險,嚴重腸胃炎都會死人。」他建議市民翻熱時蓋好盆菜,「好多時擺響面嘅肉類會唔夠熱,要翻一翻啲餸,咁就底、面都夠熱。」
鎘可積聚人體30年
測試結果又顯示,有一個竹笙樣本含重金屬「鎘」,水平為百萬分之0.17,稍微高於標準的百萬分之0.1。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鎘可在身體積聚長達30年,長遠會破壞泌尿系統。鎘通常來自污染泥土,相信是在竹笙的種植過程中吸入。
有問題竹笙樣本為「飛龍牌」野生竹笙,食環署從灣仔鵝頸街市的「珠江參茸燕窩公司」購得,暫沒發現有其他店舖售賣。該店東主黃先生表示,兩個月前開始售賣上述貨品,「呢啲係散貨,(供應商)免費送畀人試,我賣咗幾包,食環署就話有問題。」職員鍾先生稱,有關貨品售價十數元,「我哋都係受害者,啲貨已經畀番食環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