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之王 - 陶傑

指揮之王 - 陶傑

香港管弦樂團演奏華格納,由荷蘭指揮家廸華特統軍。
廸華特令香港管弦樂團重生──華格納不是阿豬阿狗都能演奏而指揮的,華格納的音樂宏偉而奢華,他創作《尼布龍的指環》時,要吃第一流的美食,穿最漂亮的衣服,空氣中必須噴香水,有美酒相伴,而且書房外要有一片華麗的風景。
是不是「整色整水」?有真本事,才會寫作出只應天上有的金曲。華格納的靈感很昂貴,他說:「我創作時,不可以像狗一樣生活。」
華格納的樂曲,在音色中看得見金光閃閃的殿堂和白玉生輝的樑柱,難怪百年後的希特拉成為知音,在華格納的音樂天宮中,他看到德意志的新羅馬帝國。
廸華特指揮華格納,是要告訴全世界:香港管弦樂團從此不一樣了,從前,他或許是一隻病雞,但今天,在我手下,變成一尾火浴的鳳凰。指揮家在台上的表演,只是三成功夫,台上的功架和感應,卻叫台下的觀眾看出在幕後練習時的另外七成火候。指揮家的力量在練習和綵排之中,台上的笙簫弦管,百鳥朝凰,單簧管、小提琴、鑼鼓,凝望着領袖的那點,是一片渙散,還是充滿敬畏,觀眾在音樂千軍萬馬的矩陣裏,是看得出來的。
廸華特在台上,像華格納一樣,是一位王者。他是從荷蘭聘來的指揮家,但不是所謂打工仔,他是King,但他不過國王的奢華生活。一個指揮家,如果把自己當成打工仔,他會更注重「呢份工」的福利,例如旅行有沒有頭等機票,請他來出任指揮家這項高職,他會要求一所無敵海景的豪宅。
一個英明的僱主,在面試時聽見眼前的應徵者提出如此條件,如果懂一點點音樂的文化史,就會在心中自問:華格納作曲,才要吃魚子醬,喝頂尖的紅酒,要在書房中鋪幾寸厚的絨地氈,要梵爾賽宮一樣氣派的大沙發,你也要這等待遇,那麼閣下是不是華格納?
這個世界,有的行業,不是一般的打工仔,例如牛津大學的校長,泰晤士報的總編輯,以及香港管弦樂團的總指揮,雖然他們也受薪。廸華特領導的香港管弦樂團,把華格納驕奢的靈魂請回來,一夜之間,他示範了什麼叫做TheArtoftheImpossible。證明所謂打工仔,也可以超凡入聖的,只要有膽識和毅力,只要有真功夫,他在香港的家,不是一座錦衣美食的行宮,但他是真正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