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 折 - 吳靄儀

挫 折 - 吳靄儀

晚上乘的士回家,車廂內收音機播新聞,我跟司機先生閒談,我說,一個人承受了太大壓力不能處理時,就會發生慘劇,我們對政府說,發生一宗也不能容忍,但對着受挫折的人,就要勸他們放開懷抱,因為人生不免有挫折……
司機先生忽然有感而發:「孩子有挫折,父母親無論如何也要開解他!」
一問之下,原來他的孩子所遇的「挫折」,令他畢生難忘。一天,忽然接到電話,孩子被警察帶回警署調查,可能會檢控,說他是一場打鬥的主腦。
「孩子幾歲了?」我問。
「十五歲;只有他一個!」做父親的四處求助,找了律師陪同上警署保障孩子的權利。律師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說,到法庭上再說!後來就沒有檢控。
「當然要封利是給律師啦!」他覺得很滿意。孩子脫身回來,他勸兒子不要為這次的挫折而心灰,要振作、改過自新。
我為行家辯護:「律師到警署見當事人,給他解釋應有權利是很正常的,收費也是正常的。少年初犯而知錯,警方往往會以警司警誡了事。」
司機先生忙糾正自己,「利是」就是律師費的意思。後來,他續說,孩子同他商量,要他讓他出國轉校,因為留在香港就逃不出那些教壞他的人的網絡。疼愛孩子,只得四處張羅,幸好,他說,九七年前,的士行業收入不錯。我才知道,原來故事發生了很久了。那個十五歲的孩子,早已學成歸來,在財經界找到工作,環境甚好,常常找父母親一起飲茶。
這樣好的結局,難怪他這樣勸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