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通脹目標適合美國? - 王冠一

國際視野:通脹目標適合美國? - 王冠一

通脹目標是否適合在美國推行一直甚具爭議,在伯南克之前幾任的聯儲局主席,以至部份現任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委員,均對設通脹目標不以為然,箇中原因非余等外人能明解,不過冠一認為,歷任掌門人都不願意touch到這瓣,必有其原因。
然而Ben哥卻另有想法,上任不久已將通脹目標掛在口邊,可是你有你講,卻得不到大部份委員們的支持,當中尤以被欽點領導研究是否可行的資深委員科恩,此君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啥結論也沒有,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西方人處理問題確有其藝術性一面,就算極不同意對方的建議,很多時也留有餘地,面子畀足之同時,更是計算精確。瞧瞧一眾或明或暗反對通脹目標之委員不是已或快退下來,過多一年半載,不排除全由學院派或自己友做委員,到時變成「自動波」,又何必為爭朝夕而傷和氣?何況伯南克還年輕(才53歲),大把時間,為何要得罪班舊人?
越多支持設立通脹目標的共鳴者加入委員會,便可作出循序漸進式部署,通脹目標不外告訴世人,決策委員會對調節貨幣政策之透明度,並非如「一言堂」主般說了算。那麼怎樣循序漸進法?
儲局目前發表半年一次的通脹、經濟增長以及失業率預測,何不將之縮短至每季一次甚或更頻密,讓市場習慣原來一切均在決策者掌握之中,這樣可減少市場波動,令經濟穩定發展,進一步再搞通脹目標,豈不順理成章?然則澳、紐、英國可行,美國真的可行麼?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