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和D的存在價值 - 李碧華

C-和D的存在價值 - 李碧華

有時看各報刊影評,不留情面,某些電影是C-、D、30分、一星半、無星……
評語當然極盡刻薄挖苦能事。什麼「根本不必帶腦入場」、「眼高手低,無聊無稽」、「集體交行貨」、「簡陋、馬虎、一貫的cheap」、「只適合弱智人士觀看」、「徹頭徹尾的爛片」、「儍婆扮可愛」……
讀者看到毒罵,十分痛快──但,為什麼不斷有人拍爛片?他們明知此等貨色出來,肯定「獻世」、招罵、扣分,肯定叫自己汗顏同行蒙羞,仍充斥市面?一些人為「搵食」,一些人為「存在」:再爛的也是電影,再糟的也是導演,演員收了錢,行屍走肉又一部。
娛樂版舉辦什麼「金話梅獎」,入圍已爛,他日還「雀屏中選」爛中之爛,真幾生修到。
那批爛片很多沒看過──但能入圍,好歹上畫有人知。有的一日鮮,或票房總收數千元,別說沒看過,聽也沒聽過。它們不上榜,並非不夠爛,而是連爛的機會也沒有之EFG,默默夭亡,毋須示眾。
不管什麼東西,都有「墊底」。若某些人甘之如飴,是自由社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