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惠康超級市場以油魚易名白玉豚作刺身出售,被批評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後,該公司日前仍死撐業界一向將油魚刺身稱為白玉豚。但根據惠康的供應商表示,台灣出口商提供的文件上,中文名寫上「白玉豚」,英文名是「oilfish」(即油魚),令人質疑惠康沒有理由不知所出售的刺身,是可引致屙油的油魚。
據有線電視報道,惠康出售的白玉豚刺身來自台灣,其供應商新進海產公司表示,台灣出口商提供的文件,沒有寫上魚的學名,只寫上中文名「白玉豚」,英文名「oilfish」(即油魚)。新進向台灣出口商求證時,對方指所出口的魚學名是「異鱗蛇鯖」;與百佳的供應商之一的海洋行提供的衞生證明所寫的學名「棘鱗蛇鯖」,同樣是油魚。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究員指,當地將異鱗蛇鯖視為台灣特產,俗稱為油魚,並非稱為白玉豚,當地市民有食用,亦知多吃會肚瀉,一般人每次僅進食兩、三片。本報向新進海產查詢時,職員指負責人不在,未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