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資產市場即將大調整

麥嘉華筆記:資產市場即將大調整

偶看美國CNBC財經台,還以為世上只得美股和美債兩個資產市場。其實在這個資金氾濫的年代,地球是一大資產市場,裏面再細分多個市場,包括美、歐、日股市、美國房地產市場、新興市場的股市和債市、商品市場、貴金屬市場以至藝術品市場等等。
由於外滙管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幾已消除,所有這些市場的互動性明顯增加,某一個市場表現有異,隨時會影響其他市場。以美國債市為例,美債孳息去年12月初開始見底回升(見圖),從更長期的走勢圖看,美債價格自1981年開始的大牛市已經結束,美息於是見底回升(債券價格和孳息有反向關係)。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美債價格為何轉弱?債價轉弱又會對其他資產市場造成甚麼影響?
首先,債價走軟應與聯儲局抽緊銀根無關,因為自去年夏季以來,美國M3貨幣供應增長年率由不足9%加速至超過12%。既然聯儲局沒有抽緊銀根,繼續奉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債價何以疲軟?顯而易見,是有其他因素導致,我們必須研究這些因素對投資有何影響。
現在的情況是,某些資產類別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再無反應,價格下滑,並因而令到經濟中某些環節「周轉不靈」。在美國,樓價下跌令到好些家庭「水緊」,因而影響消費。在國際層面,油價近期下跌,亦會令到產油國流動資金大減。

美元滙價會短暫得益

產油國的儲蓄率一般都是很高的,尤其是OPEC的成員國,因為所有石油收益都流進國家或國營的油公司庫房去。油價上升時,國際的外滙儲備會快速增加,反之當油價下跌時,產油國的儲備就會減慢增長,甚至下跌。故此,油價下跌雖然對美國消費者有利,但卻會減少國際的流動資金,其後果是產油國減少購買甚至沽售美國債券。
愚見以為,美債孳息回升、美國公用股疲弱,以及國際儲備增長減速,均指向一個結論:各個資產市場即將展開大調整的風險大增,這個調整甚至已經開始。在今年稍後時間,大多數資產會比現價便宜得多。
我曾解釋過,升市會令資金充盈,跌市則使資金迅速隱形。當資金忽然不見蹤影時,受打擊最大的必然是今日的熱門貨,包括工業用金屬、高盛和美林等證券股,以及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等新興市場。不過美元滙價則會短暫得益,除了美債孳息回升外,投資海外的美國資金班資回朝亦會抬高美滙。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
麥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