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對部份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些複雜而又富投機性的投資項目。但事實上,有對沖基金之父稱號的鍾斯(AlfredWinslowJones)於50年代推出首個對沖組合時,他的原意是希望以長短倉的策略,以降低市場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
但經過索羅斯(GeorgeSoros)於1992年沽空英鎊、1998年美國著名金融機構LTCM倒閉,以及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於2000年分別瓦解及重組的頭條新聞所影響,投資者只着眼於投機性較高的對沖基金,往往忽略了一些防守性較強的對沖組合。
在討論對沖基金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好處之前,我們先探討對沖基金經理普遍運用的投資策略。首先,全球宏觀策略(GlobalMacro)是根據對環球利率趨勢、資金流向、國際政治趨勢以及其他宏觀因素的預測,對金融衍生工具作槓桿性的投資。索羅斯於1992年沽空英鎊便是其中的例子,這種投資策略往往涉及嶄新的數學模型結合計量財務原理而成,因此該模型在計算上的準確性成為了投資成敗的關鍵。
另一種策略為套戥(Arbitrage),套戥的原理是尋找巿場上出現價格錯配的資產,很多時同一個巿場因素,會對同一項資產,產生不同的價格差異。只要基金經理能有效把握有關的交易機會,便可在幾乎無風險的情況下賺取回報。
第三種常見的策略是長短倉(Long-ShortStrategy),長短倉策略主要應用於股票市場。當基金經理認為股票甲的前景較股票乙樂觀,他便可能沽空股票乙,並將有關的現金購入股票甲。只要基金經理選股得宜,即使整體股市下跌,長短倉基金的跌幅都會較少,甚至有機會錄得正回報,有助投資者降低風險。相反,一般傳統長倉基金卻較受整體大巿去向主導,一旦巿況向下,基金價值的跌幅亦會較大。
四大策略各有所長
最後常見的策略,是事件導向策略(Event-Driven)。事件導向策略通常涉及投資於一些瀕臨破產或財務狀況不佳的企業,由於這些資產的巿價較內在價值,普遍存在大幅折讓,因此如果這些公司能夠通過重組而度過難關的話,這種投資往往能提供以倍數計的回報,基金經理會根據有關企業能否通過重組而出現復蘇的可能性,作出投資決定。
對沖基金投資策略,特別適合上落巿或者跌巿的巿況。防守性對沖基金的好處,是較一般傳統長倉基金風險較低,即是波幅較小,而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較高,有助整體投資組合增長的穩定性。我們以均衡型投資組合(58%環球股票基金及42%美元債券基金)過去5年的回報及風險比例作出比較(見圖)。假如將有關組合的股票部份換上這隻對沖基金,我們發現年率化回報率稍為由9.05%下跌至8.92%,但同一時間,該組合的年率波幅率卻明顯地由8.49%下降至6.98%。而反映經風險調整後回報的沙爾比率(SharpeRatio)明顯地由0.78上升至0.93。
雖然過去表現不能完全反映未來表現,但就投資策略而言,如果投資者相信股票或商品巿場會出現調整,巿場波幅上升或出現上落巿的情況,在投資組合內加入適當比重的對沖基金,有助穩定表現,受巿況調整的負面影響亦相對較少。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