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慨歎<br>學運已死「都怪港生唔爭氣」

學者慨歎
學運已死「都怪港生唔爭氣」

現時在許多大學生心中,兼職較學運更來得重要。有學者和前學運領袖齊哀學運已死,指大學生只顧讀書及做兼職,也難推動學生參與學生會;並慨歎擁有共青團背景的內地生滲入已成必然趨勢,擔心會沖淡對六四事件、爭取普選的政治堅持。

內地生日益增多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說,近二十年因社會矛盾減弱,學運已呈低潮。在九十年代,親中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主要有兩大策略,一為圍堵,如有親中背景的學協成立,對抗學聯等;二為滲入,即以個人身份加入學生會等。
他又稱,在九十年代滲入的策略在學界很難奏效,如2000年,港大學生會有一支親中背景的學生會組閣名為「和風閣」,當時立即有一群支持民主、較激進的學生出來組成「薪火閣」,結果薪火閣以大比數勝出。惟近年甚少學生願競逐學生會職位,加上內地生日益增多,滲入策略也有效起來。他指難怪有共青團身份的內地生參選,更慨歎說:「都只能怪香港學生唔爭氣!」
89年北京學運期間任中大學生會副會長的蔡耀昌坦言擔心有共青團的內地生競逐學生會,質疑其政治立場未必貫徹學運多年來的堅持,並呼籲同學們應要求參選者必須在政治立場上表態,以免與學界立場有偏差,更指「普選、六四呢啲立場邊有得中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