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戲 - 邁克

不看戲 - 邁克

《伶人往事》以「寫給不看戲的人看」作副題,天真的我第一眼就產生了誤會,以為書本的對象是視戲院為地獄的外行人。這真新鮮,特為戲盲翻檢梨園風流人物前塵,有一點不可為而為之的倒米意味,作者如非十拿九穩,不會採用激將法撩撥讀者好奇心。我莫名其妙記起上世紀末香港有一位不停研究同性戀的虔誠教徒,人前人後不忘表白自己是好女色的異性戀者,自稱「直同志」。對匪夷所思的異象我通常敬而遠之,自然不敢接納慷慨的祈福和同情,往後側聞他名正言順「直升機」,也覺得沒有恭喜的必要。世界艱難呀,廣告亮出驚世駭俗的怪招,是現代商場慣見的宣傳技倆,一把抓住公眾的注意力,成功製造茶餘飯後的話題,眉目就有三兩分了。
自序讀了兩段,我就知錯了。所謂「寫給不看戲的人看」,不是蓄意拉牛上樹,關照不聽戲文的一群,而是某種帶着撒嬌的反話。或者,「寫給不再看戲的人看」更貼近作者的心意,黃金時期的好戲看得太多,「我們的舞台仍有演出,演新戲、演老戲或老戲新演,但大多是期待而去,失望而歸」,歷盡滄桑難為水,於是不稀罕再進劇場活受罪。
我十分認同作者今非昔比之嘆,對「如今所有的文化都是消費」更舉腳贊成,然而卻反對不看戲的呼籲。一來當然因為我生於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梅蘭芳沒看過,馬連良沒看過,葉盛蘭也沒看過,眼皮子實在淺,瞄兩眼張火丁于魁智李勝素,就興奮得差一點瘋掉;二來,戲靠演才能活下去,情況已經這麼壞,還消極地一不做二不休罷看,豈不是立時三刻將它逼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