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煙 - 陶傑

風流煙 - 陶傑

公共場所禁煙,引起爭議。可不可以例外?例如在一個豐盛的社會,總有幾個公眾景仰的人物,如果,他的特權,就是可以不遵守這等世俗的規則,在一家餐廳裏吸煙?
英國演員彼得奧圖的名言:「我不喜歡水銀燈,我討厭天氣。對我來說,所謂天堂,不過是從一個吸煙的房間,遊蕩到另一個。」
因為煙酒過多,彼得奧圖半生多病。他的醉酒紀錄,是有一夜跟朋友在巴黎喝醉,酒醒時發現自己身在地中海的科西嘉,中間的事情通通記不得了。這樣的生活,湖海縱橫,放蕩得很豪邁,只因為右手有一杯酒,而左手永遠夾着一根香煙。
逝世的李察波頓評論彼得奧圖:「他的聲音,破裂得像一根舊鞭子。對於別人來說,演戲只是一種技藝,只有少數幾個演員,一生能把這種技藝昇華到神秘、蠱惑而又惶惑人心的層面,彼得奧圖就有這等本事。」
兩人是好朋友,常在酒吧一起吸煙喝酒。他們是戰前出生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那一年,他們才是少年人。忽然間,不必再打仗了,沒有空襲警報了,食物不必再配給,人人在街上狂歡,那種解放自由的喜悅,今天這一代永遠不會明白。彼得奧圖和李察波頓,都是在一九四五年被慣壞的一代,從此煙酒不離手,他們還活在少年時代戰時納粹的那場街頭嘉年華會裏,至今還沒有打烊。
兩人年輕時常常宿醉,大喊大叫,徒手攀爬歌溫公園的萊斯銀行的牆壁。李察波頓在酒吧,一看見美麗的女子,就走過去在她耳邊吟誦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吟到對方驚喜交集,秋波橫亂。一干舞台的煙儔酒侶,時時共聚,還有李察哈里斯,以及尚屬後輩的米高堅。李察波頓因肺癌逝世,哈里斯也在串演過幾集《哈利波特》之後也走了。今天,與彼得奧圖一起煙酒的,一個舊友也沒有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還有半截燃燒的煙絲,站在死亡的河岸,等待一葉歸來接渡的小舟。
如果彼得奧圖、李察波頓,還有海明威和畢加索,一起旅行來香港,在酒店的大堂,他們公開抽煙,經理干預不干預,警方罰款不罰款?出眾的人物永遠有凌駕俗法的特權。禁煙不算新聞,香港竟然沒幾個人物能由特首批准享有特權,像從前新馬仔合法抽大煙的傳聞,才是新聞,一個自稱的「國際城市」有沒有「文化」,有時只看有沒有那麼可以合法地違法的那幾個人,一縷青煙,不是毒物,視乎何人所噴,就叫做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