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轉軚做打工仔無承擔

政治家轉軚做打工仔無承擔

【本報訊】由一位高高在上的「政治家」,忽爾成為「我會做好呢份工」的「打工仔」,曾蔭權看來已把崇高的特首領導職位,降格成為只聽命於大老闆的小職員。在他心目中,究竟誰是老闆?是中央抑或普羅市民?曾蔭權昨天始終沒有明確表示。但無論老闆是誰,學者們已將有關口號視為其競選一大敗筆,質疑曾蔭權有否特首應有的承擔感。

學者批評參選口號失敗

曾蔭權在05年中補選特首時打正強勢旗幟,並自詡為「政治家」,反映堅決從政。兩年未及,曾蔭權競逐連任時竟然自貶身價,以40年前加入政府時的許諾「我會做好呢份工」為參選口號,無端變成為一名打工仔,更自嘲想不到特首這份工作會令他髮線急促後退。
外界對此口號幾乎一面倒批評。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認為有關口號「似打工多過似政治領袖」,指歐美政治人物的競選口號,一定勾畫出一個遠景,交代能為民眾帶來甚麼;相比之下,曾的口號顯得空泛,「而且好似老細叫我就去做」,予人逃避責任的感覺。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更直指該口號是曾參選一大敗筆,「曾蔭權絕對唔可以係打工仔心態喎,因為佢係一個政治領導人。」

拒正面回答誰是老闆

曾蔭權昨天與傳媒高層會面時解釋,無論做任何職位,都應該全情投入,「職位越高,越要放低身段」,因此才選擇以上口號。被問及誰是「波士」時,曾蔭權只稱,要同時向市民及北京負責,始終沒有具體回應誰是最後話事人。
有繙譯學專家則指,曾蔭權英文版競選口號「I'llgetthejobdone」意思較佳。理工大學傳譯文學碩士課程主任朱志瑜指出,這句話有肯定、作出一個承諾及叫人放心的意思,但「我會做好呢份工」卻像普通見工時的對答,力量不及英文版,譯作「我一定做好」較為貼切。
嶺南大學繙譯學系教授張南峰則認為,「I'llgetthejobdone」是英語中的慣用句,用作競選口號可以有代表「我搞得掂」或「我做得到」,但中文版「我會做好呢份工」則甚有求職意味,未能真切反映英文版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