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羽平報道】環保團體長春社協助塱原農戶種植有機農作物抗衡連綿不絕的內地問題食品,現在市民可在大埔假日農墟買到塱原有機西洋菜,昨日並首次讓北區醫院全體職工試食有機的椒絲腐乳西洋菜和西洋菜湯,試過的員工不禁大讚,「好香、好食!」
有機耕種程序複雜
塱原是本港僅存最大片仍然活躍可耕作的淡水濕地,水田式的農耕活動造就了該處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長春社高級項目主任戚曉麗指,塱原約有150公頃農地,但在廉價的內地蔬菜競爭壓力下,不少農夫已放棄耕作,令20%的農地變成荒地。
長春社去年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150萬元參與可持續生境管理計劃,引進適合水田耕種的農作物:夏天的通菜,冬天的西洋菜,還有稻米、慈菇及荸薺(俗稱馬蹄)等,全部都以有機耕作種植。戚曉麗指,種植有機農作物的程序複雜,且售價較市面上的一般蔬菜貴約一倍,因此參與計劃的農夫只有四名,總耕地面積只有0.6公頃,每兩個月可產一千斤農作物,會運往大埔假日農墟出售,即每個月的第二、三及四個周日的朝九晚五,首先出產的是西洋菜,每斤18元,接着會有荸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