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預警全球暖化危機 環保組織擔心:<br>港將無冬天 海水淹中區

聯合國預警全球暖化危機 環保組織擔心:
港將無冬天 海水淹中區

【本報訊】天文台的每月氣候報告顯示,剛過去的1月份比正常溫暖,香港好像已經沒有嚴冬了。假如你覺得現今的氣候實在太差,請做好心理準備,明天氣候只會更差。聯合國發表氣候變化報告,預示本世紀末氣溫可能上升攝氏6.4度、海水上升59厘米。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擔心,維港兩岸包括中區正面臨水淹危機;氣候專家則警告,香港勢將出現更密集更猛烈的風暴潮。 記者:蔡元貴、施揚、蔡建豪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表的《氣候變化2007》報告,滙聚超過130國、2,500位專家6年的心血,對全球暖化的科學證據作出權威定論。報告預測,到了2099年,全球平均氣溫會上升1.8度至4度,如果污染加劇,甚至有可能上升6.4度。
下一步就是海水上升,報告估計,隨着氣候變暖,兩極海冰面積減少,北極洋到世紀末甚至可能沒有海冰;至世紀末,全球水位會上升18至58厘米。若情況持續,一千年之後,整個格陵蘭的冰塊都會融掉,令全球水位再上升七米。

舊填海區或未留空間

水位上升將威脅全球和沿岸城市,香港也首當其衝。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Dr.WilliamJ.Kyle指出,維港兩岸都是填海區,新填的地區如西九龍及中環灣仔等,應已預計未來水位會上升,但舊填海區如東九龍及港島東區,則未必預留太多水位上升的空間,政府應研究這些區域未來會否受到淹浸。
香港人早已感受到全球變暖的趨勢,Dr.WilliamJ.Kyle說,今年香港已沒有寒冬,將來的冬季還會再暖一些。他更擔心的是夏季的天災:「依照現有數據分析,未來香港的夏季不一定會更熱,值得憂慮的卻是太平洋海水會更暖,有利製造更多超級風暴,那時吹襲香港的颱風將會變得更多、更厲害,遺禍更甚。」更強更密集的風暴,加上水位上升,香港未來承受的風暴潮會日益猛烈。

港兩次風暴潮死逾萬人

風暴潮是指由颱風引起的潮水暴漲,香港在1906年和1937年都發生過超級風暴潮,兩次死亡人數都高達一萬。地球變暖與海水上升息息相關,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嚴維樞解釋,氣候暖化從兩方面提升海洋水位,一是海水遇熱膨脹,二是南北極冰川融化。
天文台每月總結報告指出,本港上月的平均氣溫為攝氏16.4度,較正常高0.6度。去年本港10月及11月的平均氣溫,分別平了及刷新過去的最高紀錄,成為過去百年來第八個最高溫度的年份。
香港天文台也有份參與《氣候變化2007》報告,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梁榮武說,由於維港兩岸都以石屎海堤建設,水位上升的威脅比其他國家為細。但他同意,未來的風暴潮將會因為水位上升而變得更嚴重,本港一些低窪地帶如流浮山等,會承受更大災害。
Dr.WilliamJ.Kyle認為,地球村內每位成員都應為阻止未來變暖而盡一分力:「只要每人都盡一分力,減少一成能源浪費,地球變暖一定會得以紓緩。」

促曾蔭權勿漠視問題

本港綠色和平代表昨往政府總部請願,於總部大閘綁上40個分針距離12時正還剩5分鐘的「世界末日鐘」,促請正爭取連任的特首曾蔭權不要再漠視氣候變化的問題,盡速落實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韻琪引述里昂證券早前進行的分析指,若全球氣溫在未來再上升三度,維港兩岸將有機會被淹浸,相關的經濟損失高達4,0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