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在今年首次議息會議上,一如預期宣布了不加息的決定。不過無論如何,香港也不會重演去年自行減息的現象,因為今天香港的銀行同業拆息已見回升,過去本地獨自減息的誘因,已不復存在。
拆息回升港息難減
美國同業拆息變動不大,但為甚麼香港的拆息卻回升?當中的一個解釋,可能正如金融管理局在周二所發表的評論──滙市交易員們已不再將港元用作炒賣人民幣的替代貨幣吧!
回想2005年當人民幣上升時,港元亦水漲船高。因為內地有外滙管制,購買人民幣不成,可轉為吸納容許自由買賣的港元,希望港元與美元脫鈎便有利可圖。
其後在金管局強化聯繫滙率的三招出台後,證明港元不容易脫鈎,炒家也意興闌珊,紛紛離場,遂造成今天人民幣上升、港元卻下跌的現象。
當然,這種說法還解釋不了導致港元下跌的理由。市場普遍流傳着一種說法,指港元弱勢是與息差有關。因為美元利息高於港元,所以套息活動活躍,推使投資者放棄港元,吸納美元,以賺取更高的利息回報。但把這兩個觀點加在一起,仍有些不足。因為港息低於美息已有一段長時間,為甚麼在今天才有套息活動?圈中人士指出了另外兩個因素。
首先是持有港元的投資機會。去年有大量招股活動(IPO),熱門的IPO賺錢速度快且多,一丁點兒的利差,完全看不在炒家眼內。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去年集資最多的是國內的企業。當時令它們忙得透不過氣來的工作是集資,到了年底時,很多內地機構才有時間想想應否把港元調回境內,以享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
結果,大量港元沽盤湧入市場,而同時間海外來港認購新股的資金卻未有進一步行動,令港元須面對強大的單向沽壓。
沽售活動延至今年
雖然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會暫作緩衝,提供了交易予上市公司,但銀行最終也會平盤,令港元的沽售活動推延至今年才出現。
所以,港元與人民幣今年逆向發展,除了套息活動外,實際兩者是有關聯的。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