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研究組<br>運輸界反對新路未能開放

新聞資訊研究組
運輸界反對新路未能開放

錦綉花園附近甚多荒廢農地,加上距落馬洲過境通道僅數分鐘車程,大部份農地近年被改作貨櫃場。有區議員及居民指出事路段常有重型車輛出入,當局曾耗資億元在附近加建道路紓緩交通,但受運輸業界反對至今未全面開放。運輸署解釋,全面開放新路仍有不少交通管理及法律問題未解決。

學者責政府建路不用

70年代初發展的錦綉大道只適宜輕型車輛行駛,但近年多了重型貨車使用,令現場交通不勝負荷,路面殘破不堪。身兼錦綉花園業主聯會主席的元朗區議員邱帶娣說,當局早在98年與居民達成共識,政府進行牛潭尾排水道工程時,會興建攸壆路及錦壆路紓緩錦綉大道交通,屆時會禁止7米長重型車輛使用錦綉大道私家路段。工程及相關測試05年中完成,但運輸業界認為錦壆路車程較原本長1.6公里而反對改道,令原定去年6月的通車日無限期押後。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是錦綉花園老街坊,見過不少重型車與單車爭路的驚險場面。盧炮轟政府興建新路但遲遲未通車是行政失當:「用咗一億去開路,起完又唔用,當初唔係傾掂數先至開工,浪費公帑。」居民已就全面開放錦壆路問題與政府對簿公堂,除非當局答應禁止貨櫃車使用錦綉大道,否則「官司唔會停止。」
運輸署則說,錦綉大道及錦壆路一帶交通安排牽涉複雜的管理及法律問題,不同地區人士對開放新路有不同意見,署方會繼續進行溝通,雖然錦壆路暫未能直通下新圍路交界處,但已開放路段為沿路民居帶來方便。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趙資強以沒有深入討論為理由不評論業界是否反對使用錦壆路,但指現場交通配套未能配合重型車輛行駛,貨櫃場東主亦不會花錢,為短期租約的貨櫃場加設照明等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