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是觀眾在免費資訊中,第一次接觸電影的印象。雖然現在網絡發達,發放預告片時間也很迅速,正如www.apple.com的movietrailer,我們在選擇click向那部電影時,仍是先會接觸到它的海報。但這環節,經常最不被香港電影公司重視。
海報是呈現給觀眾的一個取向,讓觀眾認識那電影,但並不代表每次設計字款的時候,都要在字款內清楚交代劇情。記得有次開會,曾有人提出要將電影《大丈夫》內的那個字款,變成幾個男人在跑路,象徵他們逃避老婆。字款設計固然應與電影本身有關,但可以是種感覺上的關聯,而不是整個故事的關聯,沒有必要用三個中文字,去表達整套一百多分鐘的故事。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設計電影字款上,該比較着重情緒上的關聯,而不是實質的聯繫,總不贊成隨便放把刀便以為代表殺手電影,或把字形設計成跟槍一樣。《星球大戰》(StarWars)的字款,它只是呈現出一種金屬形狀的現代感,而沒有把R2-D2都畫上去。
在執行上也有個嚴重問題。許多時候,電影公司想到個意念,於是就用政府競投工程的標準,讓不同的宣傳或設計公司進行競投,以最低價採納。問題是,鋪橋修路有一定準則,如符合建築工業安全守則等,但設計就比較難有客觀準則。許多時意念有趣,可是執行上就顯得粗疏,貼張海報出來,看了都不開胃,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觀眾連click下去看預告片的興趣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