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80年代的屋邨細路,個個動靜皆宜。「動」是指每日例必周街跑,玩到阿媽提高嗓子,聲震全邨才回家食飯。「靜」就是指安坐家中,眼睛瞇成一線,在如手機螢幕大小的液晶遊戲機世界中尋夢。
的確是一個夢。筆者兒時家住慈雲山,因家貧,家中大小屈在只有百呎的斗室。玩具就是掃帚,當時的電子遊戲機對於我來說,就像名貴鑽飾,看得多卻從沒拿上手。多得身邊往往有個像叮噹卡通片裏的阿福一樣愛炫耀的小孩,連住公屋都住得囂張過人,養番狗不止,還要每個星期都有不同的電子遊戲機,換畫快過電影!作為一群無產階級(早就聯合幾位窮小孩),自然要起革命,亦即搶走他的遊戲機。
第一部到手的遊戲機是Casio出品的《潛水艇》。Casio其實都生產了不少類似的遊戲機,它們的共同點就是畫面背景只是由一塊印上幾種顏色,像菲林片的膠片。會活動的,就是一條條黑色的液晶體。其中一個令人難忘的特點是那個凹陷的「Reset」鍵,印象中沒有一部遊戲機的「Reset」鍵是完好無缺的。愛玩遊戲機的,九成九是男孩子,很少人敢冒着給老師蓋上小豬印記的危險,但沒留長了的指甲根本就沒可能按得到「Reset」鍵,各人只好找來老媽的針、牙籤,甚至耳挖……結果可想而知。
還有任天堂的「Game&Watch」系列,打開機盒,上下兩個螢幕,幾高科技﹗NDS都只是食老本的設計吧﹗提起這個系列,爭論點可不少:孖寶兄弟是否誕生於電子遊戲機?某款遊戲,明明寫上「DonkeyKong」,但是朋友死都要說是「KingKong」?任天堂出品,貴到飛起﹗加上我兒時從未離開過黃大仙區,這樣的「窮鄉僻壤」,都不用旨意買得齊。
幾時都話香港商人特別有生意頭腦,自行推出不下百款機殼一樣、玩法不同的電子遊戲機,售價足足比上述的便宜了一半。窮小孩終於有幸踏上「有機階級」。不過每次買遊戲機時,總要在秘密機地開大會,由眾人表決要買哪一款,怕撞款之餘,又因為要大家輪流玩,所以都是以大眾利益為依歸。
後來阿福買了紅極一時的「紅白機」,又是後話。
梁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