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軟硬不符

客座隨筆:軟硬不符

科技不斷創新,令製造硬件更快更易。每年半推出新型號電腦,每年推出新型號電視,每半年推出新型號牙刷,每三個月推出新型號紙尿片和衞生巾。
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張,工廠規模不膨脹,要維持硬件的成本效益,創新設計這種軟件便得不斷加快,但好的設計不會天天有,有用的設計更不是年年有。
要維持硬件的功能,軟件不可能不足,惟有退而求其次,將普通的概念包裝成最好的設計。只要能維持硬件的運件,好的軟件總有一天會到來。正如電影業,高級的影院易建,高水準的電影難拍,觀眾便卻步了。為了吸入觀眾,新的硬件不斷開發,但高水平電影每年仍只生產同樣數目。這就是軟硬不符的現象。
也許你會問,知識豐富了,資訊流通了,為什麼軟件仍然不足呢?我想是因為濕件不足的緣故。濕件wetware是指我們的腦袋,是指人類的創意。為了填滿硬件,軟件受到限制;相對地,為了填滿軟件,濕件受到限制。最後演變成越先進的硬件,限制濕件創意越大。從前沒有電腦,小孩子利用身邊的物件變成玩具,甚具創意;如今一提到玩具,絕大多數是電腦遊戲或相關的電子玩具。
再往下走,我們的創意便要壽終正寢了。沒有濕件,軟件枯竭;沒有軟件,硬件荒廢,人類文明終要倒退二千年。

李樹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