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八十二 - 陳也

當我八十二 - 陳也

星期天坐在朋友錦上大江埔村的有機農舍,在橙色帳篷下呷着主人炮製的紅菜頭雜豆清湯和螺絲粉,還有另一家有機店手製的素食春卷,同來的朋友兩個孩子自己在玩,狗兒懶洋洋。我們在陽光下累得半身微醉,好彩終於搞掂百厭仔在農舍舒服的沙發椅上午睡叉電。這時侯,不禁跟朋友呻,我們兩個落手落腳帶孩子,跟其他由菲傭湊大的孩子,暫時表面上看,一點沒優勢,不覺得阿仔特別懂事,孝敬父母更加妄想。朋友回應說,長大後才知分別大,菲傭帶大的,一早將老人家送入老人院省得照顧。我們一聽大愕,因為打算遁入老人院是我們的主意,到孩子成年,立抑或不立都會抽身,脫離苦海。兩個老餅盡量做有機老人,即是說,感情無添加,原汁原味度過餘生,不讓下一代和下一個世紀的事干擾我們無聊的蒼老歲月,揀一塊像朋友農舍的地方落戶,從中午一直喝紅酒咖啡熱茶到傍晚。
這樣「不可多得」的安排,沒多少人領會是事實。像報章說那對騙綜援罪成的前法官夫婦的兒子,從未現身法庭。這樣的「暗示」,讀者心照不宣。社會道德界線就是這樣的一刀切,明知養兒防老的共識已經崩潰,對孝道傳統依然固執的人還是佔大多數。我家孩子應該不必拘泥,到我們山窮水盡而又想繼續到陸羽歎茶那個時勢,我會模仿外國的堅挺老人,不靠子孫,不拿公援,豁出去遞紙仔打劫銀行,寫明「你太婆我八十二,來日無多,唔該識撈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