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一直關注在人民幣預期升值過程中,市場會借港元作為投機炒賣人民幣升值的代替品,但隨着人民幣升穿心理關口而港滙反應平靜,該局終可放下心頭大石。金管局在呈交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文件中,指近期情況「顯示港元已經不再被用作炒賣人民幣的工具」。
【本報訊】近期港息低於美息,及港滙處於兌換範圍的弱方,金管局認為是套息活動所致,現階段毋須進行市場操作,以理順利率與滙率關係。
人民幣昨稍微轉強,開市中間價報每美元兌7.7796,收市升至7.7750;港滙則保持偏軟,在本港交易時段內,徘徊於7.8090至7.8110,昨傍晚6時報7.81。
人民幣升值未損港經濟
金管局說,一直以來市場對人民幣滙率預期,對港元走勢都有重大影響,但近期情況顯示,港元已「不再」被用作炒賣人民幣的工具,反映市場對聯滙的信心;人民幣自去年底升破7.85進入港元兌換範圍,至今年1月中正式「超越」港元,但沒有對本港貨幣市場造成重大影響,人民幣比港元「大」的錯覺,只有心理影響而無特殊經濟意義,當市場適應了更具彈性的人民幣滙率後,該局相信對零售層面(如前往內地消費市民)的心理影響將很快消退,目前亦未見港元鈔票從內地回流的迹象。
銀行稅前溢利增一成
全球金融穩定是影響本地貨幣穩定的另一主要風險,文件指出,近年對沖基金急速增長,監管當局須加緊注意有關風險,銀行亦要妥善管理。截至去年中,對沖基金全球資產達1.2萬億美元。
金管局又在文件中指出,本地零售銀行整體表現進一步向好,因貸款息差回升,及淨利息收入增長,較平均計息資產增長為高,去年零售銀行的淨息差,較前年擴闊12點子至1.8厘;06年銀行除稅前經營溢利亦見增加10.1%,較05年的8.2%為高;本地貸款則上升2.8%。銀行整體資產質素改善,其中特定分類貸款及逾期貸款比率,分別下降至1.19%及0.65%的新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