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貨幣供應過速誘通脹 - 王冠一

國際視野:貨幣供應過速誘通脹 - 王冠一

為甚麼筆者對減息之說不以為然,主要原因是各主要經濟體系的貨幣供應過大,如果無法或不願意收窄,中長線而言必誘發通脹,利率又怎能下降?除非經濟出現亂子,則當別論。這個現象連冠一也看得出,汝道哪些處高位的財金決策者,又怎會不知箇中道理,只不過經濟、政治乃連體嬰,央行雖說獨立,有時為配合情況也會身不由己者!
環顧全球3大經濟體系之中,美國於去年3月宣布不再發表廣義貨幣供應M3數字,當時筆者已在本欄和「公仔箱」提出質疑,此舉是否在玩暗渡陳倉之玩意,換言之,一邊加息,一邊印銀紙者也。為甚麼要這樣做?大家若從股市、樓市和經濟之相關性去聯想,可能悟出箇中原因。
日本又怎樣?自90年代初經濟泡沫爆破後,政府無論是大灑金錢,以至將利率調低至「零」,也只能為經濟帶來數度「假黎明」而已,直至推出自創的所謂「超寬鬆貨幣政策」,每年擲數以千億計美元(之同等日圓)入個金融體系中,以為鴻鵠將至,可是由於信貸極度審慎,故只能刺激經濟緩慢復蘇,反而卻為那些carrytrader提供「方便」,大和民族得益有限,那麼福井俊彥之張牙舞爪,又是否無的放矢?
歐洲的透明度較前兩者高,除加、減息預早「通知」閣下,這貨幣供應數字亦不吝向外公布,剛出爐的12月M3增長,由11月的9.3%(按年)上升至9.7%,是自1999年單一貨幣誕生以來最快速度上升,行長特里謝雖說這只是經濟持續增長之過渡表現,筆者認為行長先生是為延遲加息找藉口,不然又怎自圓其說?
還記得年前筆者提出解決不平衡現象之方法是歐日必須趕快步伐,才可將情況略為扭轉嗎?看來真有點從善如流,希望不會事與願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