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場管理局兩年前斥資5,000萬元引入新的行李處理系統,令約千名行李處理員工作時需要時刻暴露在系統產生的輻射之下,大批員工憂慮會增加致癌風險。一名資深員工數月前突然驗出患上血癌,更觸發工會發起簽名運動,要求機管局解釋。勞工處對事件表示關注,短期內會派員巡查。 記者:譚暉
機管局05年引入的新系統,用了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追蹤旅客託運的行李去向。但RFID產生帶有輻射的電磁波,長時間被行李處理員吸收。約400名員工已聯署要求機管局解釋該系統對健康的影響,並安排員工每年免費全身檢查。
每天均在輻射下工作
員工吳先生表示,機場接機大堂之下的地庫設有80條行李輸送帶、每條輸送帶有6個面積比32吋電視機螢光幕更大的RFID閱讀機,行李處理員每天要站在閱讀機下工作10小時,等同直接暴露在RFID發出的輻射之中。
他說,一名工作逾7年、40多歲的員工去年底因工傷求診,卻被醫生驗出患上血癌,目前正在公立醫院接受化療及電療,事主懷疑血癌與RFID發出的輻射有關。
多名員工突脫髮頭痛
另外,多名員工突然無故脫髮,其中一名三十出頭的男同事,某天起床後後腦一撮頭髮脫掉,他被迫剃光頭以保儀容。同時,自新系統應用後,不少同事都有間歇性頭痛。
機場空運員工協會總幹事周小松表示,約有1,000名來自數間地勤公司的行李處理員面對RFID輻射威脅。工會多番要求機管局解釋,卻不得要領。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副主席潘兆平批評,僱主有責任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勞工處須正視事件。
聘用其中500名行李處理員的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HAS),董事總經理JonConway對於有員工患血癌表示關注,他已兩次與機管局會面,商討作出令員工安心的措施。
機管局指符國際水平
不過,兩年前曾替機管局測試工作區輻射水平的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容啓寧,向本報指當時驗出的RFID輻射量,較手機的輻射量弱10倍。他補充,RFID原理與八達通及快易通一樣,靠晶片及閱讀器套取資料,惟後兩者的電磁波量更弱。但他說,未能評論員工患血癌與輻射的關係、及有無人後來調高RFID的強度。他稍後將會再量度該工作區的輻射量。
機管局則回應指,研究顯示,RFID閱讀器產生的能量遠低於電訊管理局的國際標準,也符合人體接受輻射的國際水平。目前該局每兩周量度一次RFID的能量,短期內將進行另一次RFID研究,並舉行講座,讓員工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