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新招蠶食私隱

反恐新招蠶食私隱

政府為了反恐而增加調查權力和方法,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隨着竊聽監視的技術越趨進步,私隱隨時蕩然無存,找出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變得極為重要。

電腦將出入境者打分

美國科技力量過人,反恐新招也特別多,除了「透視」掃描機,還有竊聽電話截取電郵,索取通電話紀錄和銀行交易紀錄做分析,也會用電腦程式為所有出入境人士打分,評估他們是恐怖主義的機會有多大。
多數西方國家通常在有合理懷疑下,才蒐集個人資料,要有法庭手令機制平衡防止濫權,以及避免擾民。喬治布殊政府卻是不問情由大規模蒐集資料,又繞過法院手令,評分機制亦可能影響無辜者出入境的權利,所以都被批評逾越平衡點侵犯私隱,聯邦最高法院去年就判無手令竊聽屬於違憲。
英國2001年通過法例,要求通訊服務供應商儲存用戶通訊紀錄長達一年,以便調查。內政部翌年宣布超過1,000個政府機關可使用有關紀錄,結果在公眾非議下收回成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