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會上獲得第一枚獎牌的華人、被譽為「亞洲鐵人」的楊傳廣,27日下午在美國加州中風病逝。這位曾經叱咤體壇、勇創十項全能運動世界紀錄的「華人英雄」,這位曾搖擺在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特立獨行的政客,這位懷疑被大陸間諜落毒而兵敗東京奧運會的健將,走過了74年的輝煌人生,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 中國組
「董生(董建華)鐵過楊傳廣。」2005年,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時,董太不忿外界跟紅頂白,拋下這句名言,以證董建華身體健康。可見楊傳廣在兩岸三地的地位。
不過,一代鐵人楊傳廣到晚年頻受傷病之苦。2001年,他一度準備到台灣高雄長庚醫院換肝,但因肝功能極差,無法進行換肝手術,醫院只好施行栓塞治療,讓他定期回醫院追蹤治療。而楊傳廣姪兒楊正廣表示,三天前曾接獲楊傳廣秘書來電,指楊傳廣因為中風左手臂不能動,「不過當時說狀況已回穩,突然說舅舅過逝,實在難以致信。」
家屬盼遺體運台國葬
楊傳廣病逝的消息昨日傳回其台東老家,楊家即緊急召開家族會議商討治喪事宜,將尊重楊傳廣美籍妻子周黛西及兒子楊世運、楊小廣的意願,不過盼台灣相關單位協助將楊傳廣遺體運回台灣,並給予國葬。楊傳廣二妹楊秀梅說:「無論如何,他是台灣在奧運奪得銀牌第一人,應有這個資格。」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獲悉後深表不捨,並交代體委會成立治喪委員會,全力協助治喪事宜。而與楊傳廣相知相惜半世紀的「飛躍羚羊」紀政哀傷地說:「楊傳廣的逝世,讓台灣失去一個重要的體育人才,更是華人世界的損失。」
楊傳廣是台東阿美族原住民,有着天生的運動細胞,在田徑上的過人天賦,令他在十項全能項目上屢奪獎牌,為台灣爭光。1954年5月,剛接受田徑及十項全能項目培訓兩個月的楊傳廣,就在馬尼拉舉行的亞運會上,奪得金牌。這是台灣第一枚亞運金牌,楊傳廣也自此被譽為「亞洲鐵人」。
經典一戰羅馬奧運奪銀
楊傳廣一生中最經典的一戰是1960年9月在羅馬奧運會火併美國的強生(RaferJohnson)。兩人是曾同時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訓練的師兄弟,在奧運場上是首次同場較技。第一天的前五項比賽,楊傳廣先是在100米和跳遠項目勝出,但在第三項鉛球比賽時,楊傳廣先是犯規,後遇落雨,成績遠遜強生。跳高項目因暴雨延後了兩個小時,須挑燈夜戰,400米跑更拖到晚上10時左右才舉行,選手都是又冷又餓,楊傳廣力拚下,再贏兩項,只落後強生55分。
第二天比賽開始,楊傳廣在110米欄再下一城,以128分反先。但強生在拿手的鐵餅中大勝,楊傳廣又落後了144分。撐竿跳高是楊傳廣的專長,原有勝強生200分的實力,沒想到強生超水準演出,第八項賽完,強生還領先24分。第九項標槍,兩人實力差不多,但強生以1.54米優勢勝出,兩人的差距增為67分。
到了最後一項1500米賽跑,楊傳廣的實力本有扭轉局面的希望,無奈強生卯足勁,始終緊盯着他,兩人都跑出了個人最佳成績,楊傳廣只扳回9分,結果以58分之差,屈居亞軍,只拿下銀牌,但這已是華人首面奧運獎牌,彌足珍貴,當時台灣、香港的報章都廣泛報道,為這位華人英雄歡呼。
十項全能首破9000分
香港體育學院院長鍾伯光說:「我70年代末在台讀大學時,曾於一個運動會中見過楊傳廣,能夠在60年代為華人揚威世界,在羅馬奧運的十項全能項目與強生鬥得難分難解,至今仍是我記憶最深的比賽,他確是一個出色人物。」
香港足球總會名譽副會長韋基舜,於1960年羅馬奧運結束後,曾以《中外雜誌》記者身份訪問楊傳廣。韋基舜說:「從談話中覺得楊傳廣是一個率直的人,一點架子也沒有。他有這樣的成就,是天份使然。」
雖然,楊傳廣在羅馬奧運會上留下遺憾,但隨後在1963年於美國聖安東尼締造了9,121分的世界紀錄,成為人類運動史上首位在十項全能項目中突破9,000分大關的選手。這個成績歷經計分法的四次修訂後,折合現行計分法為8,009分,仍是台灣的紀錄,被稱為「八千分障礙」。
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楊傳廣未能延續輝煌戰績,只得到第五名,後來轉到幕後,擔任教練,至1980年代又從政,分別代表國民黨、民進黨競選立委和台東縣長,但最終失意政壇,近年赴美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