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出生率降 城市發展放緩<br>2030年人口預測減至800萬

本港出生率降 城市發展放緩
2030年人口預測減至800萬

【記者呂焯均報道】面對內地經濟發展迎頭趕上,香港已變成褪色的亞洲小龍,規劃署大幅調低未來24年的香港人口增長,原本估計2030年人口將增至逾900萬,改為只約800萬,原因是本港出生率下降,城市發展步伐放緩。
規劃署由2001年開始進行2030年香港遠景及策略研究,為本港制訂未來發展藍圖,該署曾發表初步研究報告和進行公眾諮詢,最後報告將於未來兩個月提交行政會議審議。研究初步報告曾預測本港到了2030年的人口增長,由於當時政府內部對本港未來的發展仍相當樂觀,最保守估計屆時人口將增至逾900萬,甚至接近1,000萬,又建議城市建設步伐要追上發展需要。
不過,該研究的最後報告面對香港經濟發展步伐放緩的事實,將大幅修改原來預測。

對移民吸引力不足

2030年人口預測大幅下調至約800萬,比原先估計減少約100萬,主因是本港出生率下降,而且城市和經濟的發展對具質素外來移民的吸引力不足。
報告又否決大規模進行新市鎮發展計劃的建議,認為只需沿用多個早已部署的小鎮發展,已足夠容納新增的人口,包括將洪水橋、錦田、古洞發展成十多萬人口的小鎮。九龍市區及將軍澳是未來人口主要增長地點,位於舊啓德機場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正進行詳細規劃,有公私營樓宇及商業發展。將軍澳的發展尚未完成,其擴展部份也可容納以十萬人計。

鐵路建設需後延

由於人口增長放緩,各項道路及鐵路建設都需後延,報告建議的大型建設計劃大都在2020年至2030年間落成。在2020年間落成的計劃包括:西鐵坳頭伸延至落馬洲口岸的支線;地鐵堅尼地城伸延至香港仔,以及灣仔至香港仔統稱的南港島線;青衣至大嶼山的新大橋;連接深西通道至大欖涌的十號幹線;荃灣青龍頭往大嶼山的青龍大橋。
大圍至中環的沙中線則切開分成兩截,大圍至紅磡段將會是第一期,2020年落成;進一步過海至中環則為第二期,要延至2030年間才落成。